关于鸟和人的故事简短,关于小鸟的故事简短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2 20:30:29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关于鸟和人的故事简短,关于小鸟的故事简短(1)

斑头鸺鹠是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每年救助数量最多的动物。这是一种以老鼠、昆虫等为食的鸟类,体型不大,通常在夜间活动。像斑头鸺鹠这样的掠食性鸟类,被称作猛禽,常见的还有老鹰和猫头鹰等,它们处于食物链顶层,是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

每年4月20日至26日为江苏“爱鸟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完善保护体系,护佑候鸟迁飞”。江苏处在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不少猛禽在每年春秋季节路过江苏。除此之外,我省低山丘陵地区也有猛禽留居。江苏有哪些猛禽?分布在哪里?如何更好地保护它们?

减少与人接触是救治守则

红山动物园是江苏省暨南京市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每年救助大量猛禽。这里有两个室外笼舍与众不同——四面笼网装满木板条。救助的猛禽放归野外前,会转移到这两间笼舍里训练飞行、捕猎等技能。“猛禽的飞羽尾羽比较长,鸟抓笼网时可能会戳坏羽毛,装木板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羽毛,同时减少鸟和人的接触。”红山动物园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技术主管陈月龙说。

“这两间笼舍就没有闲的时候,要排队用。”陈月龙介绍,猛禽从天空跌落的原因很多,比如迁徙季节会有体力不支的,夏天有高温脱水或者中暑的,冬天找不到食物的,还有撞到墙或玻璃、粘到粘鼠板、被弹弓打、中毒等各种各样的状况。救护中心要根据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4月份,许多鸟类进入繁殖期,送到红山动物园救助的雏鸟陆续增多,其中斑头鸺鹠占绝大多数。当这些受救助的斑头鸺鹠雏鸟长全尾羽,体重稳定达标,能正常进食、飞上树,就会被送进“猫头鹰学校”学习生存技能。“救助时,人难免会和野生动物接触,建‘学校’就是要尽可能地减少动物对人的依赖,学习如何与其他同类相处。”陈月龙说。

目前红山动物园救助过十种猫头鹰,还有红隼、黑鸢等其他猛禽。经过救治活下来的个体,恢复身体和心理健康后,都会放归野外。

了解得多才能保护得好

“救护中心的核心使命是物种保护,不止于被动救助。”陈月龙说。保护的前提是了解,救护中心会记录救助野生动物的地点、时间,分析它们受伤的原因,思考如何更好地帮助野生动物。他们还会为一些个体佩戴卫星追踪器,在它们回归自然后继续调查。

从2022年初至今,红山动物园已为5只救助黑鸢佩戴卫星追踪器,获得了许多点位信息,其中4只在南京的天空飞来飞去。要想进一步了解它们的生存环境,还需要实地观察。

4月13日下午,红山动物园招募了90多位志愿者,在南京老山、三汊河、夹江湿地等地,同步调查黑鸢种群数量。“单一的数据作用有限,重要的是比对,通过数据变化提出一些问题。”陈月龙说,有了数据后还可以持续观察,了解黑鸢停在哪棵树上睡觉,那些树有多高、是什么形状,离水、人、公路有多远。这样在对自然环境干预时,人才能作出对野生动物更有利的选择。

南京林业大学动物学博士陈泰宇是这次黑鸢调查的志愿者之一。“猛禽种群非常脆弱,一旦被破坏就很难恢复。保护好猛禽的同时还要保护周边生态环境。”陈泰宇说,目前南京没有公开的长期猛禽迁徙监测记录,一些历史记录无法找到目击者求证,也没有照片留存。今年3月,他和一群年轻观鸟爱好者开始观测南京过境猛禽,希望通过长期收集数据,了解有哪些猛禽在什么时间、从哪里迁徙而来。

苏州市林学会副秘书长周敏军说,他们从2015年开始系统观察和统计猛禽,目前共记录到猛禽34种,“一些猛禽生活在城市里,比如有红隼会把蛋产在市民家门口。还有一种老鹰像穿了纸尿裤一样,因为尾巴有一块白白的羽毛,这是凤头鹰。太湖的渔洋山、三山岛、西山、东山,常熟的虞山,张家港的香山,都是猛禽常出没的区域。秋天过境苏州的灰脸鵟鹰数量比较多。”

不占有就是最有力的保护

数量稀少、外观独特等属性,使猛禽成为盗猎对象。2022年8月,生活在南京的95后观鸟爱好者朱家琛用红外相机拍摄到一只苍鹰在老山的一水塘边喝水洗澡,他在它的脚上看到了金属脚环。“它很有可能是被人饲养的鸟,后来逃了出来。”朱家琛说,他在紫金山、老山都曾看到过捕兽夹。

红山动物园救护中心里有一只草原雕,看到人影便会发出叫声,像在和人打招呼。它的邻居是一只金雕,当人靠近笼网时,不会立即飞远。“这些都是被人掏窝搞来的,后来不让养,就送到我们这里。大型猛禽野外生存的能力十分重要,要会捉小羊、小野猪、兔子等。”陈月龙说,这两只被非法养大的猛禽已经丧失野外生存能力,在行为认知上也有问题。

在陈泰宇看来,观测猛禽除了能摸清它们的迁徙规律,还能带动更多人保护猛禽。“我们去山上观测,附近的居民就会关注我们在做什么,在不经意间向他们传播了生态保护知识,盗猎的人可能也就不敢去了。比如在北海冠头岭,原来盗猎猛禽非常严重,前几年观测猛禽时还能听到枪声,现在观猛的人越来越多,偷捕就没那么严重了。”陈泰宇说,未来有机会还可以联合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等地的观鸟爱好者进行猛禽同步调查监测。

无锡人王建国2021年开始观鸟,被猛禽在空中飞翔的姿态吸引后,加入本地“观猛”队伍,每年秋天到军嶂山观鸟。这里会产生上升的热气流,猛禽可借力盘旋升高,继而长距离滑行迁飞、跨越太湖。去年,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军嶂山顶新建了猛禽监测站。“爱好观鸟的人有时间就去,几乎每天都有人在山顶。”王建国说,去年8月27日至10月6日,他们累计观测到燕隼、赤腹鹰等19种955只猛禽过境,还记录到鹊鹞、白腹鹞等在无锡少见的猛禽。

“很多人听说苏州有老鹰,觉得很不可思议。我们前期也查阅了很多苏州本地和江苏省的资料,发现苏州地区对猛禽的研究很少。依托志愿者,我们每年尽可能多地去收集数据,也带动更多人去观察了解自然。”周敏军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静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