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堂是谁题写,雪堂是苏东坡的什么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4 02:17:53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对文章的创作背景有简要注释:“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1082年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两篇赋。”文章开头的“壬戌”也特别注明为“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部编本语文必修上《赤壁赋》一篇的注释与人教版基本一致。而语文出版社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一书中,《后赤壁赋》对“雪堂”的注释是:“在黄州城东东坡上,是苏轼在元丰六年(1083)修建的。堂在大雪中建成,四壁绘有雪景,所以叫雪堂。”两书的注释一比较,问题出现了:如果《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一书中对“雪堂”修筑年份的注释“元丰六年(1083)”是正确的,那么“雪堂”怎么可能会出现在前一年“元丰五年(1082)”写成的《后赤壁赋》中呢?两书的注释,必有一个是错的。

雪堂是谁题写,雪堂是苏东坡的什么(1)

关于前后《赤壁赋》的写作时间,两篇文章中都有明确的说明“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和“是岁十月之望”,可以确定两篇赋分别写于壬戌年的七月和十月。宋神宗元丰五年确为壬戌年,换算为公历也确实是1082年。可见人教版和部编本的《赤壁赋》对文章写作时间的注释是没有问题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对“雪堂”的注释当有错误。那么雪堂到底修筑于哪一年呢?

《苏轼文集》中有《雪堂记》一文,在《东坡志林》中有《雪堂问潘邠老》一文,两篇文章异名而同文,文章开篇说“苏子得废圃于东坡之胁,筑而垣之,作堂焉,号其正曰雪堂。堂以大雪中为之,因绘雪于四壁之间,无容隙也。”“雪堂”得名之缘由很清楚,在苏轼于此地作堂之前,此地并无雪堂之地名或建筑。所以“雪堂”之修筑,必然在《后赤壁赋》写成之前。

雪堂是谁题写,雪堂是苏东坡的什么(2)

《雪堂记》一文中有“吾不知五十九年之非而今日之是,又不知五十九年之是而今日之非”一句,似是苏轼自道写此文时已五十九岁,若真如此,则当是宋哲宗绍圣元年,为甲戌年,公历为1094年。这个时间肯定不对,因为元丰七年神宗手札移苏轼汝州团练副使,即1084年苏轼已离开黄州。元丰五年,即1082年,苏轼不过四十七岁,为何在《雪堂记》中要写“吾不知五十九年之......”示自己已五十九岁呢?王琳祥在《四十七岁的苏东坡为什么说自己五十九》一文中认为,苏轼《雪堂记》一文中“吾不知五十九年之非而今日之是,又不知五十九年之是而今日之非”一句中的“五十九”不是实指自己的年龄,应该是用典和一定程度的避讳,这个理解应该是合理的。所以我们不能用《雪堂记》中的非真实年龄来推知雪堂的修筑时间。

雪堂到底修筑于哪一年?《东坡乐府》卷下《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一词的序言中有“元丰壬戌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之句,可知雪堂在壬戌年的春季就已筑好,那么它出现在“是岁十月之望”的《后赤壁赋》中就不成问题了。

雪堂是谁题写,雪堂是苏东坡的什么(3)

苏轼于元丰二年(1079)八月因诗案入狱,十二月底责授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三年(1080)正月离京赴黄州,二月到达黄州并上谢表。其《东坡八首》序云“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予乏食,为于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这数十亩的“故营地”即苏轼的“东坡”,因其在黄州城东故名。先有“东坡”,再于东坡“筑雪堂”,“至黄州二年”即元丰五年(1082),时间亦吻合。

所以,苏轼的“雪堂”应该是修筑于元丰五年壬戌之春即公元1082年的春季。语文出版社《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一书对《后赤壁赋》中“雪堂”的注释应当改为“是苏轼在元丰五年(1082)修建的”才正确。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