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又名苏东坡,才高八斗,宋朝一代大文豪,但是少有人知道,苏轼的书法造诣也是神采奕奕,在书法界也是有着颇高的成就。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苏轼《寒食帖》的故事。
寒食帖
清朝乾隆皇帝,非常喜爱苏轼的《寒食帖》,他当政一甲子,在西风东渐的年代里,乾隆皇帝丰富的人生阅历,开拓了他独特而又多元的艺术品味。乾隆皇帝在位期间,遍览了宫中典藏,他极度热衷于搜集古书画,并且留下鉴赏印记,其中苏轼的《寒食帖》就是其中之一,并且他还一再品赏《寒食帖》。
翻开苏轼的《寒食帖》,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寒食帖》之后留下了一行字迹,而这些字迹就是乾隆皇帝的墨宝,他写道:“东坡书,豪宕秀逸,为颜杨以后一人。”同时,乾隆皇帝还在引首处写下了“雪堂余韵”四个字,这是乾隆赞叹《寒食帖》为苏东坡在“雪堂时期”所留下最珍贵的手书墨迹。
这个“雪堂”何意?“雪堂”与苏东坡的一生有着什么样的因缘呢?
公元1080年,元丰3年,苏轼被政敌诬告,遭贬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团练副使在宋朝是个闲差,苏轼连批复公文的权力都没有,他有志难审,故而抑郁寡欢。刚刚来到黄州,苏轼一家穷困潦倒,所幸有好友马梦得相助,让他得以在黄州城东一片山坡上觅得一处空地来建房。
第二,《寒食帖》背后的故事苏轼在搭建草棚时,正逢天下大雪,他看着棚外大雪纷飞,画兴顿起,于是赶紧拿起画笔画下雪景,还给草棚起名为“雪堂”。来年8月,苏轼在此设立书房并提笔写下,“东坡雪堂”四字匾额。他前期的生活依然叫作苏轼,还没有“东坡”这个字号,到了黄州之后,他才有了“东坡居士”这个称呼。所以,他的前段人生与到了黄州后的人生,是截然不同的。
此后,好友米芾等人成为了雪堂的座上宾,时常与他吟诗作对,而苏东坡毕生的重要作品《念奴娇》《浪淘沙》《赤壁赋》及《寒食帖》等,都是在这一期间诞生的。
清明,是人们扫墓祭祖的时刻,然而在宋代以前,清明只是一个简单的农业节气,古人祭祖扫墓其实是在寒食节,即清明节前的一两天。在中国古代,有许多反映寒食节的书画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苏东坡这篇《黄州寒食诗帖》了,简称为《寒食帖》。
《寒食帖》是苏轼被贬至黄州后的第三年,公元1082年的寒食节所写下的诗。《黄州寒食诗帖》共17行129个字,它之所以能成为苏东坡的绝世瑰宝当中有着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洋溢起伏的浓烈情绪。而整体结构上,也充满了浓厚的苏轼风格。如当写到故乡时,苏轼的字体突然变大了,这抒发了作者情绪的起伏变化。
黄庭坚曾论苏轼的笔法,戏言道:“公之字固然不敢轻论,然间觉褊浅亦甚似石压蛤蟆”,这个“石压蛤蟆”形象地点出了苏东坡书法结构扁平的字体特征。后世诸多著名的书法作品都从《寒食帖》精湛完美的字形气韵里得到了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