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4月7日电 (记者张文婷)今天是第73个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全球主题确定为“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健康”。今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全国爱卫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领导就我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取得的成就、当前我国健康城市工作建设的亮点和难点进行了全面分析。
人群健康水平大幅提高 婴幼儿死亡率等健康指标明显提升
据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信息司司长毛群安介绍,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中国区主题是“健康家园,健康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爱卫办、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30多个成员单位,扎实地推进爱国卫生运动。
一是打造健康环境,建设健康家园。国家卫健委会同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等部门启动了第二轮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以城乡垃圾、污水、厕所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老旧小区、城乡接合部、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场所开展环境卫生的集中整治。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国家卫健委在全国开展了多轮的爱国卫生专项行动,清理整治环境卫生,打造了一个干净整洁的城乡人居环境。
二是涵养健康理念,提升健康素养。国家卫健委会同宣传、教育、体育等部门和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围绕着疾病防控、健康生活方式等广泛地开展科普活动,特别是针对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在全国启动了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活动,引导广大公众将疫情防控中养成的一些好习惯、好做法长期坚持下去,群众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升,正是由于公众的积极参与,赢得了疫情防控成果的社会基础。
三是强化健康治理,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国家卫健委在全国全面开展卫生城镇创建和健康城镇建设,将健康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目前全国地级以上国家卫生城市占比超过60%,打造了一批健康城市建设的样板市,为健康中国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毛群安表示,在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城乡人居环境不断优化,人群健康水平大幅提高,农村的卫生厕所普及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空气质量等环境指标以及人均预期寿命、婴幼儿死亡率等健康指标均较十年前有明显提升。
健康城市建设进入快发展、显成效的重要时期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健康城市作为健康中国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当前我国健康城市工作建设的状况如何?对此,毛群安表示,2016年全国爱卫会全面启动了健康城镇建设工作,近些年来重点推进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不断地健全政策体系,先后印发了健康企业、学校、社区等健康细胞和健康乡镇、健康县区建设的规范,打造了健康中国、健康城市、健康县区、健康乡镇、健康细胞全链条的建设体系。目前已经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健康城市建设的工作格局。
二是积极探索适宜的模式。提出“6 X”的建设模式,“6”是指建立党委政府领导工作机制、制定健康城市发展规划,开展“健康细胞”建设,推进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建立全民健康管理体系,开展建设效果评价。“X”是指要推进特色建设,鼓励各个地方结合本地的实际来探索适合本地的一些建设模式。
三是融合推动相关工作。为了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中国行动,毛群安介绍,全国爱卫会选择了15个城市,开展了健康城市建设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的创新模式试点工作。将健康城市建设与妇幼健康促进、癌症防治行动相结合,探索条块结合、防治结合、群体个人结合的服务模式。同时在健康城市建设中推动开展健康影响评估试点工作,加强健康影响的各类风险隐患的源头发现和早期控制,促进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四是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印发了健康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定期的开展评价工作,推出了一批健康城市建设的样板城市,以典型示范引领带动工作开展。
毛群安指出,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各地健康城市的综合指数和分指数稳步提升,人群健康状况持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的中位数达到79.40岁,婴幼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持续下降,达到或优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健康城市建设进入了快发展、显成效的重要时期。
值得注意的是,健康城市建设在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短板和难题:一方面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另一方面是各项指标的进展亦不平衡,健康环境和健康服务领域的进展相对好一些,而健康社会以及健康文化领域从指标之间的比较来看相对薄弱。毛群安坦言,上述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