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懂少年时有懵懂少年事,梁晓声那些“成长的烦恼”
《我那些成长的烦恼》——梁晓声
本书是梁晓声的第一本关于回忆童年的中长篇自传体小说。
本书以懵懂少年的视角,勾勒乡间孩童嬉戏的童年岁月,淡淡的哀愁与温暖交织在一起,描绘了一幅具有时代特色的塬上全景风情画。
一块腐乳吃三天的父亲,从未开怀大笑过的母亲,肩负全家希望却精神失常的哥哥,还有冲弱寡能的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这是梁晓声家庭给人最初的印象。
为替母亲分担,初中时期的梁晓声就开始拉平板车、扒树皮、捡煤渣、卖豆腐,由于还要照看哥哥,甚至得长时间旷课。
日子如同孩子的衣角,琐碎不清,拉扯不断,窘迫是生命给予的考验,未来在破晓之后会发光,生活总有希望。
平凡的是日子,不平凡的是成长中的那些烦恼,而书中写的就是作者梁晓声的“成长的烦恼”。
成长是一个不断自我纠错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明白责任的过程大多数情况下,自我纠错并非愉快之事,故每个人都必须面对那些“成长的烦恼”。
人生如画,而童年和少年,就是画的底色。不同的时代,使人生的底色各异。
梁晓声说:“只要一家人相亲相爱,困难总是会被克服的。而只要我们对别人的帮助深怀感激,就会有更多热心的人愿意帮助我们——这是我从童年到少年的成长史证明了的。”
成长要先懂得什么是“责任”
书中对父亲的回忆与描写,并非简单记录和呈现那些生活细节,重温父子一起度过的往日时光,更深层的是为了表现父亲对于家庭、社会的责任感,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
父亲十四岁那一年,便离开了村子,跟随大人们“闯关东”到了黑龙江佳木斯。在当年“闯关东”的山东人中他大概是最小的一个,但他从未对儿女说过过去的苦。
后来,他又承担起了建设东北重工业基地的使命,他归也匆匆,去也匆匆。
学会“纠错”,尤其是自我纠错。
因为家里的火炕差点失火,母亲去挨家挨户向邻居们道歉。虽并非“我”的过失,母亲也告诫“以后呢,凡与自己有关的事,该认错就认错,该承担责任就承担责任。即使该受什么处罚,那也不能找借口逃避。”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自我纠错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明白责任的过程。书中也同时告诉读者,这个不断纠错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亲情、友情等各种爱与善的扶持和支撑。
梁晓声说,“我经常觉得我眼和我心所感受的有很多都是善,我们可以用理性去挡住那些丑陋的部分对我们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