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的一生顺风顺水,他不拘细行,却暗自有度。他喜好交游,上自公卿、下自百姓;他饮酒、谈诗文、参禅论道,不涉政治、不求利益、不拉帮结派。他提携后进,善识人才,亦与王昌龄、严挺之、李邕、颜真卿的父亲颜惟贞等交好。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唐代诗人、书法家。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名列“仙宗十友”,被杜甫列为“饮中八仙”之一,人称“诗狂”。
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两首著名的诗作《咏柳》和《回乡偶书》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贺知章少时以诗文知名,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作品大多散佚,现仅存二十首。
世人皆知贺知章的文采,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贺知章的书法。他是一个书法家,草书写得特别好,和“草圣”张旭经常在一起切磋书法,世人称张旭为“书癫”,他被人称为“书狂”。贺知章的书法代表作品就是其代表作草书“孝经”。
贺知章书法善草隶,窦臮《述书赋》称:“湖山降祉,狂客风流,落笔精绝,芳词寡俦,如春林之绚采,实一望而写忧。”
窦蒙注云:“(贺知章)每兴酣命笔,好书大字,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诗笔惟命……忽有好处,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也。”
窦氏兄弟评唐名家书多讥贬,惟推崇贺知章“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可知贺知章当时书法之声誉。李白有《送贺宾客归越寺》云:"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为世传诵。传世书法作品中,墨迹有草书《孝经》、石刻《龙瑞宫记》等。《孝经》全卷纵笔如飞,一气呵成,龙蛇飞舞,神彩奕奕。略取隶意,融入章草,以求高古。既有唐人的严谨作风,又有晋人流润飞扬的风姿,对晚唐和宋人书风影响巨大。
贺知章是杭州萧山人,早年迁居绍兴。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和所有知名诗人一样,也是少年成名。因时局变化、科举一度中止,耽误了他的大好年华。唐朝素有“五十少进士”之说,科考难度可见一斑,而贺知章一举考取,可谓凤毛麟角。
初入官场,贺知章在七八品的文职上籍籍无名,这于他倒是幸运的,让他远离争斗,顺利渡过武则天后期的动荡。开元十一年(723年),唐玄宗任命张说为中书令(宰相),张说立刻推荐贺知章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还没等这些书籍修撰完毕,贺知章就从太常博士(从七品上)升迁为太常少卿(正四品上)。
唐玄宗即位之后,开元元年(713年),陆象先宰相职位被罢免,贺知章在朝中少了助力,此后几年基本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这之后,他又吸引来另一位贵人张说。表兄陆象先,在朝中官至宰相。陆象先非常欣赏贺知章,夸他是“风流之士”,并常跟人说:在众多的兄弟中,他谁都不想念,但只有贺知章,一天不见就感觉活着无趣。
贺知章能在朝中担任国子四门博士,继而升迁为太常博士,少不了陆象先的引荐。当时,张说征讨突厥叛军大胜,朝廷上下为之献诗祝贺。贺知章奉旨为张说写的边塞诗,特别受到张说的喜爱。没两年,又因张说的关系,贺知章升任礼部侍郎(礼部副部长),并兼任集贤院学士。再之后,贺知章成了太子的老师(“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人称“贺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