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公元698——756),字少伯,山西太原人,唐代著名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初授汜水县尉,再迁江宁丞。晚年贬龙标尉。因世乱还乡,路过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
唐玄宗开元29年,即公元七四一年前后,当时王昌龄担任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县丞,,也就是江宁县一个副职的小官。他为什么会在江宁当县丞呢?据《唐才子传》记载因其“不护细行”,用现代的话说就是王昌龄这个人为人不拘小节,个性比较豪放,言行举止比较随意,很容易得罪人,所以遭人诽谤,在唐玄宗开元25年(公元737年)的时候,第一次被贬到岭南地区。三年之后,从岭南归来,改任江宁丞。
唐玄宗天宝六年(公元747年),他第二次又被贬谪,而且这次被贬到更远的龙标(今湖南省洪江)。所以他任江宁县丞,在芙蓉楼送辛渐也是他在仕途上比较困顿的时候。这诗原题一共是两首,其中有一首是这么写的: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这是写头一天晚上,王昌龄在润州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我们今天讲的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上起来,俩人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镇江芙蓉楼
解诗:题目中的芙蓉楼原名西北楼,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唐开元二十九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县丞,他的朋友辛渐打算从镇江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是一直陪着辛渐,从江宁(南京)走到润州(镇江),最后在润州芙蓉楼跟他分手。
我们发现在文学史上有很多的人,我们虽然不熟悉,但这些人其实往往在诗人的生命当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就像我们讲到李白的诗,他许多诗里经常出现元丹丘和岑勋两个名字,大家可能都不知道这两个人是谁,他们两个人呢,也并不以诗歌创作著名,但是我们发现他们在诗歌创作当中,在诗人的生命体验当中却扮演着一个重要的,倾听者的角色,那么这个辛渐看来也是这样的人。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通过诗歌可以看出来王昌龄和他的关系很密切,王昌龄一次就给他写了两首送别诗,其中一首还成为了千古名篇。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秋季的雨非常的寒冷,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越大地,寒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平添了诗人离别的愁绪。“寒雨连江”写出了雨势的迅疾和连绵,江雨铺天盖地,分不清什么是雨什么是江。诗人怀着孤冷的不平常的心情彻夜未眠。为什么不平常呢?为什么感觉孤冷?一方面是天气确实冷,另外一方面是朋友要跟自己分别了。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词,一个词炼的好,用的精当,立刻全篇都活跃起来了。“寒雨连江夜入吴”这一句让我们想到了杜甫的诗,杜甫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诗里的是春雨,是好雨还是个及时雨,是来帮老百姓解决问题的雨。王昌龄却不一样,他不写秋雨来临的细节,只是将视觉和听觉感知概括成“寒雨连江夜入吴”的雨势,运用宏大的气势烘托“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清晨,天色微明,送别我亲爱的友人。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好友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心情不好看什么都不顺眼,连山都是孤山,其实不可能是孤山,因为江浙一带多是连绵的丘陵,楚山就是其中比较大的丘陵。“楚山孤”只是一种比喻,和王昌龄当时的心境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越之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
王昌龄的政治才能也许没多大,但他的志向很高远。所以他并不是单纯写景的,而是借景抒情,他要借这个机会跟辛渐说点儿心里话,这就自然而然的引出了主题“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片冰心在玉壶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普通的报平安,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人们常说人言可畏,李白当初因为永王李璘的事件,在江西九江被捕入狱。杜甫听说这个消息之后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说:“世人皆欲*,吾意独怜才。”意思是很多人听说李白给抓起来了,都说这个人太狂该*,而我却觉得他是世间难得的良才,不忍心就这样被埋没。所以像李白、杜甫、王昌龄包括白居易等等,在当时这些时代的骄子,这些诗人当中的翘楚,他们因为才华卓著,因为他们的言行特立独行,不免招人的嫉妒,不免招人的嫉恨,也不免遭人诽谤,你想这样的嫉恨诽谤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呢?就是王昌龄,现在在江宁做官都不得不让辛渐回到洛阳之后要给老朋友们好好解释解释,不要让这些老朋友误会我,误解我,我虽然现在仕途受阻,但我的志向,我跟朋友们的友情从来没有变化,最重要的是我要让你告诉我的朋友们,我始终是一个道德品质高洁的人。
“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个比喻用的非常好,非常贴切。冰心玉壶这样的一个比喻,来比喻人的内心的道德,内心的情操,最早出现在南朝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形容人纯洁的心灵。唐初诗人骆宾王也说:“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李白也屡屡用这样的意象,他说:“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白玉壶冰水,壶中见底清。”王维也用过“藏冰玉壶里,冰水立方储。”岑参说:“聊以玉壶赠,置之君子堂”等等。可见,冰心玉壶在南北朝和唐代都是形容人品高洁的这样一种印象,但是只有王昌龄这一句永久的镌刻在历史的卷轴中。诗人用晶莹剔透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不是洗刷污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诽谤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透明、洁白无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纯洁真挚的冰心来告慰友人,这比任何思念的语言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朋的深情。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事实证明王昌龄的朋友是同样有着玉壶冰心品格的人,比如李白听到好朋友王昌龄被贬龙标之后,他写了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在诗里明确表示他要跟着风随着王昌龄一起到龙标去,以他的孤傲的才情不是对谁都能这样表态的,说明他对王昌龄是一往情深。孟浩然和王昌龄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包括大诗人王维、裴迪、岑参、常建等等。在当时,凡是在诗坛上卓有成就的诗人,都和王昌龄保持着非常深厚的友情。
冰心堂
王昌龄在后世名气可能没有李白那么大,但我们几乎可以肯定的说,在盛唐的诗坛上,王昌龄的成就一点儿也不比李白小。王昌龄特别擅长创作七言绝句,后人称他为七绝圣手。他创作的一系列的边塞诗篇,我们大家都非常的熟悉,比如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二首·其一》)可见,他不仅擅长写友情,也擅长写豪情,总而言之,王昌龄这样一位诗人在盛唐诗坛上,可以说朋友很多,友情很重,成就很高。特别是这首《芙蓉楼送辛渐》成为了千古以来表达友情的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