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成为18岁的进士,纳兰性德的内心是懊恼的,然而,他的父亲明珠却不以为然,明珠劝性德好好养病,如果非要考进士,三年后再补殿试就行了。
当然,明珠之所以如此看得开,那是因为他是兵部尚书、朝堂新贵。他的儿子不一定要走科举这条路。
三年后,也就是康熙十五年春天,纳兰性德入宫补殿试,他的试卷在当年300多位贡士中名列第10名,也就是二甲第七名,这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
纳兰性德归来,明珠大摆宴席庆贺。当时,三藩之乱正酣,因索额图最初不支持削藩,明珠逐渐得到康熙的信任。康熙听闻新科进士里面有明珠之子,特地派人送来赏赐。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纳兰性德进入康熙的视线。
二、人间惆怅客,知君泪纵横纳兰性德虽然出自满洲正黄旗,但他骨子里已经认可了汉文化中“学而优则仕”的规则,他很想踏踏实实做学问,凭借自己的学识修身齐家治国,为此,他还特地拜翰林院日讲起居注官徐乾学为师。为了能够更好地讨教学问,纳兰性德几乎每天都骑马来到徐乾学家中,废寝忘食,日日请教。
在徐乾学的影响下,纳兰性德发现宋、元、明时代的很多书籍都存在许多损毁和错误,这极度影响了后世的知识传播,于是,纳兰性德立即着手汇编一部儒学丛书,不久后,一部由纳兰性德编纂的《通志堂经解》问世。这部作品犹如惊雷,让纳兰性德名震京华,康熙听闻后,更是召他入宫,要亲眼看看这个小伙子是个什么样的人才。
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出乎性德的预料。康熙见性德一表人才,于是御口一开:破格提拔纳兰性德为三等侍卫,不久又升为一等御前侍卫。康熙每次出巡,都让纳兰性德跟随。
在清朝,满洲勋贵子弟无不以入宫做侍卫为荣,因为宫廷侍卫是他们进入仕途的跳板,就连纳兰性德的父亲不也是从侍卫做起的吗?所以,康熙认为,他让纳兰性德做御前侍卫,是给后者莫大的荣誉。但是,纳兰性德的内心却是郁闷的,他想执笔做学问,不想持枪站岗。
然而,帝王的命令不是他能拒绝的,他只能叩头答应,还要装着欣喜的样子。
这就是纳兰性德,他想要一个理想的自己,但现实又不允许他“恣意妄为”。
就像他在后来的《浣溪沙》中写的那样:“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一样,这个时候的纳兰,是惆怅的。
纳兰性德不仅在仕途中惆怅,在感情上,他更加惆怅。
根据《纳兰性德婚姻略考》记载,约在纳兰性德十五六岁时,他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段感情。而这位进入纳兰心扉的女子,出自满洲正白旗的舒穆禄氏,这位舒穆禄氏小姐的母亲和纳兰明珠是亲兄妹,换句话说,舒穆禄氏小姐是纳兰性德的表妹。
明珠在朝堂上发迹之后,舒穆禄氏从外地来到京城探望舅舅。来到明珠府邸,在嬷嬷的引导下,舒穆禄氏进入舅母的院子。
那是仲春的清晨,红花落满地,一个明艳的公子正好从舅母房中出来,在院子里的辘轳金井边,二人相遇,一个进院,一个出院,蓦然相逢,便扎根心底。
几年后,纳兰性德为表妹写了一首《如梦令》: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一句“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开了二人的情窦。然而,性德写这首词时,表妹已经入宫。
那时,纳兰和表妹舒穆禄氏在府中邂逅,后来相知,二人共同吟诗,同窗剪烛,同游花海。然而,美好的相遇犹如昙花,因为八旗女子都无法逃避一项制度——选秀。
最终,才貌双全的表妹被选入皇宫,从此萧郎为路人。康熙十三年,当时纳兰性德尚未考中进士,康熙的元配皇后赫舍里氏去世,宫中举办隆重的葬礼,纳兰性德曾化妆成僧侣入宫诵经,在宫中,一个穿着袈裟的假僧侣和一个穿着麻衣的宫妃四目相对,他们不能说话,但泪流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