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之而不可为是什么意思,不敢为而为之是什么意思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4 20:50:02

上人为之而无以为。(38章)

【注释】

仁:仁爱,仁慈。

为:有为,与无为相对。在这里是指行为不符合无为。

之:做语助,无义。

为之而不可为是什么意思,不敢为而为之是什么意思(1)

以为:认为,对人或事物确定某种看法,做出某种判断。

【直译】

最高等级的“仁”行为属于“有为”,没有认为。

【解析】

“上仁”是老子给道德品质划分等级的第三等。“上仁”虽然可以翻译成最高等级的仁,不过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此“上仁”翻译为等级为仁的道德品质即可。

“为之”是做事属于“有为”,也就是行为不符合“无为”。

为之而不可为是什么意思,不敢为而为之是什么意思(2)

“无以为”是没有认为,也就是没有根据道德规范去对人或事物确定看法、做出判断。这是“上仁”行为不符合“无为”的原因。

【意译】

第三等级道德品质的仁者没有根据道德规范的指导去对人或事物确定看法、做出判断,因此行为不符合“无为”。

【闲聊吧】

“上仁”与“下德”的差别是一个是“无以为”,一个是“有以为”;差距是一个做不到“无为”,另一个能够做到“无为”。其原因是,“上仁”缺少应有的主观意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到位,而“下德”则主观能动性发挥正常。

为之而不可为是什么意思,不敢为而为之是什么意思(3)

“仁”是一个早于儒家存在的概念,并非儒家独有,更不是儒家首创。“仁”也绝非爱人那么简单。比如孔子就把“仁”概括为恭、宽、信、敏、惠。“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仁”和“慈”有相通之义。“仁者必有勇”(《论语》)。“夫慈,故能勇”(《道德经》67章)。而“慈”是老子的三宝之一。“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67章)

“仁”之内涵很值得深入研究。

在一般人看来,“仁”就是心地善良,心肠好,很和善,很温和。心肠好的人往往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有可能好心办坏事,或者好心不得好报。

为之而不可为是什么意思,不敢为而为之是什么意思(4)

农夫与蛇和东郭先生的典故中的农夫和东郭先生就属于心肠好的人。可是,由于他们缺少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不能区分对象地滥施爱心,得到的结果是不好的。

仁者的大多数行为符合道,只是在某些地方稍有所欠缺。所以老子在给道德品质划分等级的时候,将之排在完全符合道规则的德者之下。

虽然“仁”在老子对道德品质分级的中间位置,但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对一般人来讲,能够做到“仁”就很了不起了。

仁者的最大特点是心里乱七八糟的想法少,比较淳朴。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