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情感学院院长
全文共1399字
卷首语
这篇短文,献给我的母亲,也献给每一位默默目送孩子远行的母亲。
01
我至今都记得,那是06年深秋的一个午后。
当时,母亲正挥动着笤帚在院子旁边的大坑里轻声扫着落叶,我则一个人神情落寞地整理着书包。
我手里的动作很慢,明明几分钟就可以完成的事,却被我硬生生耗费了近半个小时。
母亲见我迟迟没有走出房间,她高声催我快点儿出发——从王家庄到初中校园,中间有十五六里地的脚程,如果我再耽搁下去,很可能就要摸黑儿回去了。
也许是一想到又要好几天见不着母亲,一听见她的催促声,我的眼圈儿立马就开始红起来。
当母亲背着装满了落叶的包单回来时,我正躲在堂屋里抹眼泪。母亲低声问我怎么了,我带着哭腔说自己不想离开家——那时,刚刚升入初一年级的我正饱受住校想家的折磨,每次周末返校都无异于赶赴刑场。
母亲边用头巾扑打身上的落叶碎屑,边含着笑哄我“不用想这个破家”,可哪知越哄我越激动,后来我竟不争气地啜泣起来。
02
为了让我在返校的路上心里好受些,母亲决定送我一段路。
她蹬着三轮车缓缓地在前面走,我则骑着自行车默默地跟在她的后面。过了村南的大石桥,母亲俯身按下了手刹,不远处就是通往城里的三岔路口,我知道,母亲是打算就此折返了。
我靠到三轮车旁去拿书包,大概是我脸上的泪痕动摇了母亲折返的决心,她蓦地松开手刹说可以再陪我往前走走。
我喜出望外,忙不迭地点了好几下头。
母亲和我继续沉默地往前走,直到看见了一条宽阔的大河,母亲这才将三轮车缓缓地靠在了路边。听父亲讲,那条大河是王家庄和初中学校的中间线,到了大河,距学校也就不到八里的路程了。
再三确认我已经止住了泪,母亲才望着前方的土路小心翼翼地讲出“就送到这吧”这句话。盯着母亲脸上沁出的薄汗,我抿着嘴重重点了点头。
03
那天午后,我是在母亲的目光中缓缓走远的。
途中,我曾数次回头看向母亲,她一直坐在三轮车上朝我高扬着手臂。随着我一路向前,她的身影也逐渐变得模糊,后来,她和三轮车一道儿聚成了路尽头的一个黑点儿。
再往前蹬了几脚自行车,再回头,那个黑点儿就彻底湮灭在北方的风沙之中了。许是因为那阵风沙,我的眼眶又开始往外涌出涟涟热泪。
......
就这样,每逢我不愿意返校了,母亲都会蹬着三轮车送我一程。有那么两次,父亲故意板着脸劝母亲不用那么惯着我,可母亲却理直气壮地数落父亲——“只要孩子心里好受,当爹娘的多跑点路没啥!”
父亲笑笑不说话,他知道,只要是母亲认准的事,谁也拗不过她——除非,我主动拒绝母亲。
后来,随着我渐渐适应了住校的生活,也就不再抹泪让母亲出门送我了。可每次返校,她都执意站在大门口看着我,直到我拐上大路,她才怅然地返回院子。
04
前两年过年回家,在帮我收拾回来的行李时,不知怎么的,母亲手里的动作放得很慢,那样子像极了十几年前不愿意返校的我。
出门时正落着大雪,我劝母亲不用送了,可她却蹬着三轮车把我送到了贾庄集。后来觉得还不够,又跟着我坐车到了城里汽车站。那天,若不是父亲拉住母亲的胳膊,她非得陪我一道去菏泽火车站不可。
望着迅速驶离的汽车,母亲先是不自主地往前紧跟了两步,后来觉得赶不上汽车,她才高抬着手臂在满是泥浆的雪地里立住了脚。
那一刻我猛然发觉,长大之后,我越来越不需要母亲目送我离开,可她却越来越愿意目送我远行。一站又一站,一直眼巴巴看着我飞往她遥不可及的远方。
——end——
原创不易,期待您的关注、点赞、评论、转发和赞赏!
(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