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正心正举公众号
文/月月 正心正举特约作者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寥寥几字,就道出了人之所以伟大的根本。人的生命,如同芦苇一般脆弱,宇宙之间任何东西都能置人于死地,可即便如此,人依然伟大得高贵,因为人类有思想。
人类虽然有思想,但思想不一定都是客观、科学的,它也能让人产生偏见。只有经过实践、提炼、反复修正,才能打破思想的边界,将思想融贯成一种圆融的品质,以一种谦虚、开阔的心胸去看待问题、应对万事万物,而这,才能形成所谓的智慧。
可见,获取智慧的道路艰难而曲折。与此同时,智慧是无价之宝。如拉罗什富科所言,智慧之于灵魂,犹如健康之于身体。那么,我们应当如何获取智慧呢?我认为,“三思”便是获取智慧的必由之路。这里所说的“三思”,不是再三思考,而是思辨、思变和思便。
01
“思辨”:敢于质疑,多维思考
所谓“思辨”,就是要正视自我,多维思考,在质疑的基础上辩证分析,从而接近真理。
关于“思辨”,中西方哲学家都有所论述。法国笛卡尔曾说“我思故我在”“一切都可以怀疑,唯一可以确定的一件事,就是‘我正在怀疑’”。而中国古代也对思辨非常看重,儒家《中庸》中就有提出,治学的路径在于“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国古代诗词中出现过大量的哲理诗,其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辨。唐宋时期禅宗的兴起,颠覆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更是让思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似乎越来越惰于思辨。在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热点层出不穷,一些人为了博眼球、赚流量,不惜用热点来写一些能引起社会人群愤怒、焦虑的文章,但却很少人用理性的思维去分辨真假、客观评价,甚至把质疑与思辨当成是“杠精”。
在《思辨与立场》一书中,作者为我们讲述了什么样的思维才算得上是思辨式的思维,它必须具备以下五个部分,分别是:
1、 重要性
2、 清晰性与准确性
3、 公平性
4、 关联性与逻辑性
5、 深度与广度
举例来说,我们常常以为自己是一个很公平的人,但实际上,我们的思维要想达到“认知一致”的公平并不容易,这就容易形成“双标”。比如,我们如果自己在开车时*别人的队,就会归因为“我赶时间”、“偶尔一次”。如果是别人*我们的队,我们就容易归因为“司机素质不高”。可见,一个人要想拥有思辨式的思维,首先就要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懂得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方能达到真正的公平。
又比如书中所提及的“关联性和逻辑性”。一个人的思维是否具有思辨性,要看他所论述的论点与论据能否具有关联,是否符合逻辑。生活中,我们为什么常常会对别人有“道德绑架”,实际上就是因为思维的论点和论据无法形成一个连贯的思维链条。比如,“他这件事做得不对”,说明“他道德有问题”。但实际上这里的论据与论点未必相关,也没有一定的逻辑性。
可见,一个人要获得思辨式思维,就必须要学会自我剖析、自我反省。因为批判性思维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我,能够不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往往就能更加客观。在了解到自己的认知倾向后,还要尝试多维思考,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不屈服于权威,不盲从于经验,才能让思考的结果更接近事情的真相。
02
思变:勤换思路,与时俱进
所谓“思变”,就是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要认识到事物的运动规律,勤于变换思路,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所谓“变则通,通则灵,灵则达,达则成”,不拘泥形式,不墨守成规,能在处理各种事物时善于变化和选择,这无疑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方式。
但在生活中,很多人把“思变”当成了“抖机灵”、“耍小聪明”,这实际上是对“思变”极大的误解。真正的“思变”,是在多维思考的基础上对做事方法进行微调,根据形势、环境的需要寻求变化,从而达到通达的目的。
回望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无论是杂交水稻还是载人航天,无论是港珠澳大桥还是华为科技,无一不是变通、创新的过程。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离不开“思变”,离不开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而个人的人生道路,若要能走得平顺,也必须要善于“思变”。这一点,在无数中国古代文人的人生经历中得到了印证。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年轻时,大多怀揣着“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参与科举,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人生的终极梦想。但这条道路并不好走,是充满崎岖与艰险的。
许多知识分子得不到重用,或屡遭贬谪,仕途经济之道走到了末路,人生的理想彻底幻灭。这时候又该如何呢?大多数的文人没有选择“不撞南墙不回头”,而是转变思维,用道家的思维获得心灵的解脱。或寄情于山水,或归隐于田园,实现另一种人生价值。这不也是“思变”思维的体现吗?
“思变”,其实就是水的智慧。水能随势而变通,以迂为直,以退为进,以柔胜刚,懂得“思变”,才不会因墨守成规而被时代抛弃、被社会淘汰;懂得“思变”,才不会走到人生的绝境,因为希望往往就在拐弯的转角处。
03
思便:整合思维,学以致用
所谓“思便”,就是要在“思辨”和“思变”的基础上整合思维,找到做人做事最佳的路径与方法。
“思便”强调的是整合思维。而所谓整合思维,就是能在头脑中同时处理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并从中汇集两方优势,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整合思维要求有一种全局性的思维,它要求我们在面对相互冲突的模式时,不是简单地选一否一,而是用一种创新的模式来消除对抗,让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案能够优于对立意见的任何一方。
这种整合思维的能力对于今天这个时代显得尤其重要。毕竟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我们每天所能接收到的信息、观点都太多太多,若没有形成整合思维,我们很容易在各种对立的观点中迷失自我,找不到出路。这就需要我们升级自我的认知模式和心智模式,将掌控能力与创新能力加以结合,共同提升。
事实上,无论是个人的发展,企业的进步乃至于时代的推进,无一不需要整合思维的参与。比如企业如何兼顾维持现有业务又加以创新,社会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好的企业,其企业文化往往饱含整合思维的智慧。例如一般人都会认为,性能好、运行快的手机价格也会昂贵,而小米手机就能跳出“非此即彼”的怪圈,整合了手机价格与性能的矛盾,这也是它能抢占市场的一大优势。
可见,“思便”,就是把思考的结果进行整合的过程,就是把理论与认识运用到实践的过程,学以致用,自我验证,最后找到最佳的路径与方向。
04
获取智慧,需“三思”而后行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也对中国教育提出质疑:“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为何我们的大学培养出的拔尖创新人才如此之少?也许问题就出在了思维方式上。
要想获取真正的智慧,应当“三思”而后行。“思辨”,是要多维思考,全盘考虑,辩证分析;“思变”,是要在多维思考中认清事物发展的规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思便”,则是要在之前的思考基础上整合思维,将思维转化为实践,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智慧。
在这个时代,比能力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很多时候,你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懂得“三思”的人,在待人处事上,能更加圆融而非圆滑,因为他们能权衡自己与他人的利益,完善自我,明辨取舍;
懂得“三思”的人,在遇到事情时总能找到出路,因为学会思变,便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懂得“三思”的人,懂得内观与外察,既用科学的度量衡来衡量世界,又能打破这个度量衡,最终获取智慧。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文章版权归本平台所有 转载请联系“正心正举”
本文由正心正举研究院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