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思而后行为题作文800字议论文,要和自己和解800字议论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5 01:32:20

论语中有一句话,叫:"三思而后行。说的是做事情要多考虑考虑后果,不要太冲动,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现在多为赞颂某人做事讲求仔细,属于褒义。但是在出处《论语》中,却被作为贬义。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译文:季文子每件事思考三次才行动。孔子听说这件事,说:"思考两次,再借鉴以往的经验就可以了。" 从前老学究们对这一段的解释是:"做事情要特别小心,孩子们,想三次都不够,孔子说'再斯可矣!'还要再想一次哪!"其实,这种解释是不对的。

说到这里,就要说到季文子了,季文子是和孔子同时代的鲁国的一个大夫。这个人是一个比较谨慎的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慢性子。这个人性子慢到了什么程度呢?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考虑再三再付诸行动。按照当时季文子的说法,就是一件事情,要正面想一遍,然后把这件事的结果再推导一遍,最后再把这件事情可能造成的影响再复盘一遍。直到确定没有错了,再去实施。当然,这样做是没什么错的。

正是这样的习惯,让季文子做官期间没有出现过大的错误。那时候季文子可是鲁国的正卿,他的这种习惯再加上地位,导致鲁国当时上下许多官员都纷纷效仿季文子的做法。结果就形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鲁国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官员,说话做事都好像被人下了慢药一样,或者说这些人的反射弧好像都被拉长了一样。 这事儿后来也被孔子听说了,而且孔子的学生还问孔子,这事儿到底对不对,孔子当场就怼了弟子,说道:再,斯可以!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想三遍太多了,没那个必要,一件事考虑两遍就可以做决定了。考虑得再多,也是浪费时间的行为。如果大家都这样做事情,按照这个节奏去造福社会,那工作效率还怎么提高?

南怀瑾对"三思"也有分析:谨慎是要谨慎,过分谨慎就变成了小器。一件事情,想了又想,想了又再想叫"三思"。作人做事诚然要小心,但"三思而后行",的确考虑太多了。学过逻辑就知道,学过《易经》的道理更懂得,相对总是矛盾的,三思就是矛盾的统一,统一了以后又是矛盾,如此永远搞不完了,也下不了结论的。所以一件事情到手的时候,考虑一下,再考虑一下,就可以了。如果第三次再三考虑,很可能就犹豫不决,再也不会去做了。所以过分小心的朋友,往往都犯了这个小器的毛病,小器的结果,问题就多了。所以孔子主张,何必三思而后行,再思就可以了。

“三思而后行”对问题的完美解决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这个快速多变的社会中,稍一犹豫,时机会在瞬间错失。有的时候考虑得太多也是不好。正如鲍威尔曾经讲过的:在作决策的时候需要在掌握40%至70%信息的时候做出你的决策。信息过少,风险太大,不好决策;信息充分了,你的对手已经行动了,你就出局了。 “三思而后行”还要快速地把握时机,学会把握时机,多去思考的同时适时地做出决策。这样的人才有希望达到成功的彼岸,立于不败之地。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