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不禁回忆起让我记忆深刻的一本佳作。十年前,我20岁,大二,第一次接触王小波,第一次读了《三十而立》,没读进去。相比于《沉默的大多数》带来的思考和《黄金时代》的幽默不羁,《三十而立》给我的感觉更多是无聊和琐碎。十年后,我30岁,也来到了奔四的档口,在重读王小波的小说时恰好翻到了这本《三十而立》,想想自己的年纪,突然有些感慨时间的流逝,像书中王二一样在大学校园里寻找属于自己“陈清扬”的事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于是我翻开了它。
《三十而立》的开头,是从王二去上班的一个早晨开始的,他看着宽阔的操场和后面别着的大烟囱,想起了那个二十年前的“后进生王二”,谁都不会相信当年那个顽劣、满嘴脏话、喜欢迟到的小孩,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就像我也不曾想到现在的我会成为一名基层职工一样,成长的道路总是充满变数,谁能想到常年霸榜最后一排座位的我,小时候志向却也很“远大”。十岁的时候,梦想成为科学家,想造一个空间穿梭机器,方便从我家所在的村子飞到我母亲打工的地方去玩;长大一点想成为一名画家,因为当时班里同年级的几十个学生中,我竹子画得最好,我的竹叶是朝上长的;再后来,我想成为一名作家,因为老师总喜欢把我的作文当成范文在全班朗读。看吧!曾经的我也像王二一样,脑袋里总有些奇思妙想。
曾经以为自己是书中王二,以极大的真诚去拥抱自己热爱的东西,对于那些虚伪和假正经嗤之以鼻,结果现实用已有事实向我证明。我十分羡慕《三十而立》中的王二,他可以口无遮拦地跟校长对话,可以“走在寂静里,走在天上”,也可以趁着自己还有一口气的时候,自己塞好那块棉花,然后静待死亡。他在32岁的年纪可以去思考“存在”的意义并决定死之前一定要把它想明白,也可以在走路回家的时候突然有一些诗句涌上心头。我就不行,我走在路上的时候只会想还有哪些工作没有干完,该怎么给领导汇报,又或者想怎么样可以省点钱,这样女儿的纸尿裤就有着落了。当我一次又一次地因为生存的必要去面对这个社会时,我开始习惯了妥协,所以我羡慕王二的洒脱不羁,他的棱角依然凌厉,思想依然前卫开放,依然热爱生活。
十年,让我从狂妄的少年变成了一个虚伪的中年人。王小波在《黄金时代》中写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而立也是新的开始,三十而立,我的前三十年波澜不惊,若还没有找到真正热爱的事业,就只能把眼下的事认真做好。如果可以,我希望下一个冬天可以在回老家的路上看到金色的潮水涌过路面,两边纷飞的落叶像天国金色的大门,而我就那么一步一步地,走在蓝色的天上。(巧家融媒通讯员 申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