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属于喀斯特地形区,近郊的山上有很多小型溶洞。最大的溶洞能容纳上百人围在一起烤火跳舞;小的则错综复杂,形成迷洞。有时候几十个通道连在一起,最狭窄的地方只能容一个瘦小的少年趴在地上挤进去。
迷洞里是漆黑的,未知的,狭窄的。探寻迷洞是少年时最吸引人的冒险活动,那需要巨大的勇气。最可怕的是,完全不知道洞深处有没有宽敞一点足够转身折返的地段,如果没有,探洞者就只有一直向前挤,直到找到够宽的岔洞转身。
如果探洞者最终发现这是一条狭窄的独洞,尽头只有石壁。那么这个倒霉鬼就只有在深深的惶恐中撅着屁股后退,沿着原路拱出来。然而年少时期的无知无畏总是带着一股子不知天高地厚的莽劲儿,洞壁的挤压、缺氧以及体力消耗带来的恐惧,反倒成为少年们测试勇气的方式与探索未知的快乐源泉。大家乐此不疲。
除了给予探险的快乐之外,洞穴对少年们的偏爱还给予其他的回馈——很多溶洞里有地下泉水,冰冷清甜,也是少年们甚为珍视的礼物。
那是玻璃瓶饮料占据绝大多数市场的年代,塑料瓶饮料还不普及。完全回忆不起来汽水的品牌了,只记得一元一瓶,气很足。起开盖子一饮而尽,必须打一个响亮的嗝,让混着橘子味的碳酸气体冲击鼻腔,才算是完美地享受了这瓶汽水。
喝完汽水,剩下的空瓶是也非常宝贵的。接下来,少年们会削一个软木塞作为瓶塞,带着汽水瓶一起勇闯溶洞,再灌上满满一瓶地下泉水。天生天养的甘泉已然十分可口,若是再洒上一点儿偷偷夹带进书包的白砂糖或几片茶叶,就又是美味的冰泉饮料了。体育课下课时,拿出这样一瓶冰泉仰脖痛饮,连老师都会投来羡慕的眼光。
少年们常会讨论哪一个溶洞里的地下泉更甜、更冰冷,更具有别的溶洞的水没有的特别味道。若是去那些通道近并且宽敞的大洞,在地下河流水湍急的地段打水,大家是会嗤之以鼻的;想获得赞誉,就要钻过最狭窄的暗洞,去往最深最黑暗的溶洞地下大厅,在那些滴水的石头上接满一整瓶水。这样的经历才能在痛饮冰泉的同时,吹最强的牛皮。
更有胆量的少年会进入到洞穴更深处,偶尔就会带回些雪白的钟乳石。再走深一点,会有几条浅的地下水暗河,水流里有徒手就能捉到的白鱼。班上有一个同学就幸运的捉到过这样的白鱼,于是整整一个学期,他都在描述那条鱼在干锅里焙香泛出的油花。在那个一月都难吃上一次肉的年代,这条白鱼的诱惑甚至超过一辆自行车。
但其他人并没有在溶洞里捉到过任何类似的鱼。多次探险徒劳无功后,大家一致认为,白鱼只是那个同学一个关于美味的梦。他不停地描述那个梦,以致于细节过分充实与生动,也成为大家少年时代一个念念不忘的美梦。
不过钟乳石倒是真切的存在的。溶洞里养育着妩媚动人的钟乳石、千姿百态的石笋、精美绝伦的石柱、薄透如纸的石旗、迎风招展的石带。放羊的孩子追寻走失的羊时,从洞里面带出来过小块的,像白的葡萄串,也像北方屋檐下的冰柱。
我也去过很深很黑暗的洞,在狭长的暗洞里卡过肩和屁股,也会扯着嗓子尖叫;也去过最湍急的地下河汲过水,在满是雄伟钟乳石的溶洞大厅里嘶吼。
少年的时间是不够探索完家乡所有的溶洞的,但却足够我欣赏世界上最美的钟乳石。石柱、石幔、石蘑菇、石葡萄、石莲花、石人、石动物;白色、黄色、青色、暗红、黑色……不一而足。那些炫丽、壮丽一直记忆至今。
现在回想起来,所幸少年们当初并没有做出去洞穴里掰砸石钟乳的不良行为。大家在打着电筒打量那些千万年来没有被生人惊扰过的石景时,眼中口中唯有喜爱与赞叹。
由于少年时的经历,我这些年对钟乳石的收藏也产生了兴趣。详阅《玩石指南》一书,书中是这样介绍钟乳石的:含有丰富重碳酸钙的山水或地下水,随着二氧化碳的逸出和水分的蒸发而压力降低,碳酸钙便会沉淀出来。开始形成一个小突起,其后不断扩大,并向下方增长,久而久之便会形成钟状或乳房状的碳酸钙沉淀,悬于洞顶,称之为“石钟乳”,或曰“钟乳石”。如果石钟乳附近有多个水滴堆积时,则形成不规则的石钟乳。
而石笋则是由洞底往上增高的碳酸钙堆积体,形态有锥状、塔状及盘状等。其堆积的方向与石钟乳相反,但位置是两者对应的。
石钟乳和石笋相连接后,形成石柱。石钟乳和石笋的生长极为缓慢,每一百年的时间,钟乳石才生长一二厘米。
钟乳石该如何收藏鉴赏呢?不外乎是从形、色、神、意四个方面入手。形:在形状上讲究似像非像,特征部位要浑然天成、画龙点睛;色:钟乳石有白、棕黄、浅黄、青、琥珀等多种颜色,有的表面还泛有晶簇闪光,以蓝色晶莹者为最佳。神:钟乳石神态刻板则沦为下品。好的石品应具有灵动的神韵,这是赋予一件无生命的玩石以生命感、使之成为艺术珍品的关键;意:钟乳石除了有神韵之外,还要有悠然的意境。形状颜色皆美,意境形神兼备,才会是经得起赏玩的佳品。
许久未回故乡,不知道那里的溶洞群落如今怎样了,有被有序开发或是妥善保护吗?只是溶洞冒险的经历和同学描述的干锅焙白鱼的滋味,倒是时常出现在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