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要面临无数个选择,有的选择一出生就已经注定。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只有面对真实的自己,才能得出答案。
前言:《假小子》是一部如纪录片一样的法国电影。投资不足50万欧元,在豆瓣上有7.9的评分。电影别名有《装扮游戏》,这部小成本电影曾经入围2011年柏林电影节全景单元,柏林影展泰迪熊、评审团大奖电影大观单元开幕片。电影的格局不大,围绕着几个孩子之间的日常生活展开,但影片在平稳的叙事节奏中,却能紧紧的抓住观众。
电影中的小主人公是10岁的劳拉,她喜欢把自己打扮成男孩子的形象。剪了一头短发,穿着 T恤衫、男式的大裤衩。她随着父母,还有妹妹,搬到新家。很快认识了邻楼的小女孩丽莎,丽莎把她当成是男孩,带着她跟一群年龄相仿的小孩子打成一片。劳拉向他们隐瞒了自己性别,告诉他们假名字:米克。
从此,劳拉抱着敏感的内心与小伙伴相处。逃避自己是女孩的性别,为了圆慌,不得不说更多的谎言。直到谎言被拆穿,母亲让她穿上女孩子的衣服去道歉。影片的最后,她告诉了丽莎真实的名字,开始面对真实的自己。
今天,我就从家庭、社会、友情三个层次来分析劳拉的内心是如何变得越来越敏感,以假小子的形象,来逃避自己的性别。最终如何拥抱自我,获得新生。在文章的第四阶段,我会结合整部电影以及劳拉的心路历程,来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01.家庭因素:生活的不稳定,家庭缺少性别的教育方式,让她内心敏感,一心只想逃避,不敢告诉别人自己的真实性别电影的开场是劳拉搬到新家,劳拉的父亲在路上,教劳尔开车。劳拉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中,父亲是电脑工程师,而母亲是怀着孕的家庭主妇,还有一个6岁的妹妹。最初父母对于劳尔假小子的形象,没有太多的干预。劳尔可以选择自己想穿的衣服,父母还鼓励她尝试不同的事物。和父亲打牌时,还问她要不要尝试啤酒。母亲同样也尊重女儿的意愿,将她的房间布置成蓝色。
在这么一个相对开明的家庭中,姐姐和妹妹两个人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妹妹拥有典型的女孩子特征,喜欢粉色的房间、穿着粉色的衣服,学跳舞、绘画,也都是印象中女生的活动。
劳拉以假小子的形象出现在家庭中,父母并没有反对。但是对于外界缺少交流和联系,家里也不稳定,经常搬家。劳尔渴望有更多的小伙伴,没有人帮助劳尔跟外界建立联系。她一方面想以男孩子的形象跟其他小伙伴交往。另一方面内心又充满了恐惧,让她处于矛盾当中。
到了新家,劳尔趴着铁丝网上,看着同龄的孩子在外面玩耍。她走出家门,但不敢直接上前。在家周围徘徊,她不知道该以何种形象去交朋友。在球场上看到别人在玩足球,哪怕内心喜欢,也只是选择站在一旁看着。为了不让小伙伴看出她的性别,想上厕所的时候,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去。
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劳拉内心敏感的表现。不敢让家里人知道,自己在外面隐瞒性别,告诉大家是男孩,还要担心不被人看出来。这个沉默少语的小女孩,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内心想获得别人的认可,但不敢以女孩子的身份,跟别人交往。
劳拉对于外面的世界,其实是很渴望的。只是担心被别人误解,这跟她以假小子的形象,遭到别人的质疑,也许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劳尔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下,是选择继续隐瞒,还是告诉大家真相呢?
02.社会因素:女孩的身份,被很多活动排除在外,对于自身的迷茫,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在家庭中父母还算宽容,允许她打扮成假小子。作为父母是知道孩子的性别的,一旦走出家庭,面向社会的时候。一个女孩子以男孩的形象,出现在众人面前,难免不会惹来争议。连小孩子的活动中,都会将女孩排除在外。
她很清楚这点,在丽莎带她去见小伙伴时。小伙伴从她的外表中,误以为她是男孩。这时劳尔虽然有所迟疑,但是并没有否认。她接受了小伙伴对她性别的认定,担心别人知道她是女孩而疏远她。以米克这个假名字,跟他们玩在一起。
和小伙伴在一起玩耍,带给了劳拉一段快乐的时光。但小伙伴是以男孩子的身份接纳她,为了不暴露真实性别。劳尔要在几次活动中,都小心翼翼,生怕别人看出来。这次的经历,也是让她认识自身的一次成长。
在劳拉第一次和刚认识的小伙伴玩抢衣服,互相追赶的游戏中。已经可以看出,其他小男孩对于劳拉能力的质疑。在球场上的时候,劳尔虽然以男孩的身份,加入伙伴们的运动中。但在球场上,可以看出她虽然尽力了,但是体力还是跟不上。
男女性别的不同,上一个厕所,要跑道森林深处,害怕被别人看见。看到小伙伴过来,劳拉急忙站起身来,结果弄湿了裤子。回到家,也不敢跟父亲说。只好自己偷偷洗了裤子,晾在了衣柜里。至此,她只想待在家里,不敢出去找小伙伴玩。
在这个阶段,劳拉开始认识到隐瞒性别带来的麻烦。在和父亲的对话中,思考性别的问题。对于她的内心是极度矛盾的,开始思考性别的问题。但还是没有勇气,告诉伙伴真实的性别。
03.最终重获新生的因素:真挚的友情,丽莎带着劳拉认识外在情感,让她打开心门,在得知被欺骗后,还是选择了原谅丽莎是第一个主动跟劳拉打招呼的,看到劳拉孤单一个人,带着她融入到同龄小伙伴的世界。在玩游戏的时候,两个人在对立面。丽莎故意输给劳拉,是为了让大家认可劳拉的能力,从而喜欢她。
在劳拉因为尿裤子,而不想出门的时候。丽莎主动上门来找她,把劳拉带到自己的家里一起玩。两个人自由自在,最后邀请她,一起参加伙伴们的游泳活动。
后来,劳拉因为和伙伴中的小男孩打架。男孩的母亲找上门来,劳拉的母亲才知道,她在外面一直以男孩子的身份,欺骗别人。母亲打了劳拉一巴掌,第二天母亲让她穿上女孩子的衣服,去给小伙伴道歉。丽莎得知真相,劳拉在森林中抱头哭泣。原本劳拉已经无法面对丽莎,走到阳台,意外发现看到丽莎在楼下等她。
丽莎:你叫什么名字?
劳尔:我叫劳拉。
这是电影的结局。两个人以真实的性别相处,丽莎没有因为劳拉隐瞒性别,而选择离开,而劳拉也选择告诉丽莎真正的名字,这也是打开心门的第一步。
丽莎不断给予劳拉鼓励,让她走出家门和小伙伴玩耍,而不是把自己关在家里。最开始是把劳拉当成男孩,尽管在得知被欺骗后,一时之间接受不了,但到了最后,还是选择了原谅。
电影中两个小孩在一起的画面温馨而美好,丽莎因为女性的身份,也受到了一些差别待遇。在看到劳拉被冷落的时候,被主动上前,为她化解尴尬。
最终,劳拉还是选择了假小子的形象出现。但此时的心态已经大不一样,不用刻意隐瞒自己的性别。她的那颗敏感的内心,也终于可以放下。小朋友的感情,总是懵懂而真挚。相信劳拉下次在跟其他小伙伴在一起时,就能勇敢的面对自我。
04.基于《假小子》中小主人公劳拉最终由隐瞒性别到面对自我的心路历程,谈谈我的几点思考。在身边也有一些假小子的存在,在以前受到传统观点的影响下。对于不同性别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有潜移默化的定义。比如:在家庭中煮饭做菜是女性的责任,而在外工作赚钱,是男性的责任。这部电影的可贵之处,在于用温馨的画面,来描述身劳拉在成长过程中,面对性别身份的困惑。
结合《假小子》这部电影,谈谈它带给我的的思考和启发。
①哪怕内心敏感脆弱,也要勇敢走出去,面对新的生活
电影中是以小孩子的视角来呈现的,但小孩子是每个大人必经的阶段,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一定的启发。同样是小孩子在性格上,也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小孩内心是比较敏感的,常常躲在大人的身后。
劳拉是个善良的孩子,会帮忙带妹妹。在家里可以勇敢的做自己,但是在看到外面的世界时,她产生了担忧。不敢以假小子的样子,出现在别人的面前。
敏感不是小孩子的专利,哪怕我们已经成长为大人。内心还是有敏感的一面,要是为了避免受伤,而选择逃避,封闭自己的内心。只能压抑自己的情感,这种敏感可能来自童年的经历。要是不选择走出去,就会伴随我们一生。
在我看来,生活总会有一些不可预料的事情发生。不论如何,都要选择勇敢走出去面对生活,汲取不如意的经历,才会让自己的内心愈发强大。
②要多给别人一点包容和理解,不要急于否定他人
劳拉虽然是假小子出现在众人面前,但是并不等于她不认同自己的性格。事实上,在丽莎为她化妆的时候,她并没有拒绝。听到母亲夸她会是漂亮的女孩时,她的脸上露出了腼腆的微笑。这些都说明了她并不否定自己女孩的身份,只是拥有男孩身份,能够有更多的自由。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人的行为跟其他人不一样。但只要他没有伤害到其他人,就没有必要急于去否定他。可以去了解背后真正的原因,给予别人多一点包容和理解。
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别人不同的做法,是基于他的立场。而且很多时候,别人的做法并没有错,只是跟别人不一样。对于不同的行为,不要急于否定。一个人行为的背后,源于他的内心。
总之,我们要以求同存异的心态,去面对这个世界。允许别人的不同,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在这个世上。
③学会面对真实的自己,为自己所犯过的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对于劳尔假小子的形象,父母并没有提出过批评。而最后让母亲生气的是劳尔欺骗了其他人,你可以选择做自己,但你不能欺骗别人。
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是多方面的,我们有权利选择做自己,但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不伤害到别人,这是一个人应该有的底线。对于所犯的错误,也要自己去承担。而不是把年龄小,当做借口。
假小子通常在外面装的很阳光,但其实内心是很敏感的。他们很渴望被关爱,别人无意间的一句话,都有可能中伤他。
总之,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犯错的时候,而对于错误,要承认并且承担后果。只有走出封闭的世界,知错就改,才能塑造更完美的自我。
结语:每个人的内心,大多都有敏感的一面。你可能担心受到伤害,而不敢主动交朋友。在影片的最后,小主人公将连衣裙挂在树上,换上了自己喜欢的打扮。在楼下和丽莎的对话后,配合“新生”的小宝宝,都预示着美好的结局。希望你在内心敏感时,也能勇敢走出去,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