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岁,你会发现他对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更关注了。比如去超市,他可能会问“这个多少钱”、“那个是做什么用的”。在和好朋友玩耍时,也会更讲求分工合作:你要做什么,我要做什么。的确,孩子逐渐长大,这个时候你应该逐渐培养他的统计意识了。可能你会问,什么叫统计意识?这对孩子有什么用呢?
02
其实,统计是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学内容之一,是孩子感知和理解数量关系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统计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无处不在,和孩子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对发展孩子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都很有帮助。
03
那么,到底要怎么培养孩子的统计意识呢?不妨从日常生活中着手吧:
1. 制定购物清单
逛超市是经常会做的事情。在带孩子逛超市之前,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购物清单,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提前做好规划。
在空白纸上画出你和孩子的头像标识,然后让他分别在标识后面写出你和他分别想要买的物品,可以是图文结合的,只要孩子能看懂就行。
逛超市时,可以让孩子按照清单上面的图示去选择要购买的物品,买好了就在对应的标识上打一个勾。
2. 自制天气预报记录
你可以制作一张天气预报记录表,列出周一到周日,下面的天气项留出空白,然后将记录表粘贴到孩子能够到的墙面上。
让孩子画出晴天、雨天、下雪、大风天等标识,涂好颜色后,剪下来。每天早上,可以引导他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选择标识贴到对应的星期几的空格中去。
如果条件允许,还可画一个横纵坐标图,横坐标表示日期,纵坐标表示温度,让孩子每日在相应的横纵坐标上记录气温的度数,坚持一段时间后,可带领孩子比对气温的升降变化。
3. 带孩子一起去买菜
挑菜时,你可以一边告诉孩子各种蔬菜水果的名称,各种肉类部位的区别,一边也让孩子去询问价格。回到家后,可以问问孩子今天买了几种蔬菜,几种水果,几种肉类。
4. 制作积分表
你可以和孩子约定,表现棒的时候可以获得积分,比如,每日按时起床、晚上按时睡觉、自己整理房间等等。相反就要扣除一定的积分。和孩子一起制作一张积分表,可以以一周为单位,每周评选一次。
买一些五角星的小贴纸,比如得5分就能获得1个五角星,每周积满5颗星就能获得一份小奖励。
这样不仅通过统计起到了激励的作用,也能让孩子逐渐对自己的行为有规划。
统计是一种方法,引导孩子用简单的数学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