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孩子一起读了叶圣陶的童话《一粒种子》。
这篇童话主要讲的是一粒世界独一无二的种子先后被国王、富翁、商人播种却一直未发芽,唯独在农夫的照料下发出了碧绿的芽、开出了美丽芳香的花的故事。
故事里,国王、富翁得到这世上唯一的一粒种子时,高兴极了,他们都希望通过拥有别人没有的东西来彰显自己的高贵。为了达成心愿,让种子早点发芽开花,他们精心照顾,给这一粒种子所用的东西都是最好的。
可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的希望破灭,种子毫无动静。
当种子落在商人和士兵手中时,他们也希望通过这一粒独特的种子来获得赞誉,于是他们把种子栽种,每一天都去看一回,却不曾给予种子照料。
无疑,种子在他们手中依然没有发出碧绿的芽,就更别说开出比所有花都要美丽的花。
最后,种子落在农夫的麦田里,农夫用锄头刨了一个坑,把种子埋了起来,之后照常工作、照料,该耕就耕,该锄就锄,该浇就浇,样样都不少。
不消多久,在种子耕种的地方,碧绿的像小指那样粗的小芽钻出来了。而后,拔干,抽枝,一棵活像碧玉雕成的大树站起来,再后来,开出如西瓜般大小,有着层层花蕊,散发着浓郁香味的花。
看到这花的人们,都挂着和平的微笑,沾上浓郁的香气。
合上书,不禁陷入了沉思,由此联想到了孩子,想到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孩子何尝不是一粒种子呢?父母则是栽种人,不同的培育方式就会让孩子这一粒种子出现不同的结果。
孩子是一粒种子,他们需要父母像农夫培育种子一样给予正常的照料,同时给予自我空间。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发芽、开花、结果。
在孩子的成长路上,父母要有清楚的认知:就是我们父母不是孩子人生主导者,而是辅助者。在孩子小的时候,需要照顾的时候,我们的责任是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为他们提供需要的养分,而剩余的则是孩子的选择。是成为一棵树,还是当一株花或者是小草,选择权在于孩子。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发现就算我们知道了道理,却实行起来却很难。就如,我们知道对孩子发脾气不好,但辅导孩子作业时、孩子总是捣乱时就还是忍不住发大火。
我个人的经验是:
首先,我们做父母的不要过分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多去关注自己本身的进步和成长。
再来,在育儿这个长期的过程里,要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严于律己,自然而然也是孩子的榜样。
另外,能允许自己犯错,我们不能用“天下无不是父母”来为我们做的不好的地方开脱,但是父母非完人,对做错的地方也不要过分苛责自己,只要及时改变,不断进步,和孩子一起成长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