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第三集观后感,居安思危小学生观后感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8 14:00:11

注:本文为纪录片《居安思危》第三集“苏共的意识形态工作”的解说词原文,请审核同学不要误伤,谢谢!


1988年3月13日,《苏维埃俄罗斯报》发表了列宁格勒工学院女教师尼娜·安德烈耶娃的一封读者来信,题为《我不能放弃原则》。

居安思危第三集观后感,居安思危小学生观后感(1)

安德烈耶娃

信中尖锐地指出,社会上涌动的一股股所谓“反思历史思潮”,实则是主张全盘西化的逆流。她还说,当前报刊上轰动一时的文章只能使人迷失方向,是给社会主义的苏联抹黑。

文章提出了当时舆论界许多不正常的现象:

这封信即刻在全苏联引发了轩然大波。尼娜·安德烈耶娃的信很快被一些州的报刊转载,一些党组织就社会上刮起的“反思历史、翻历史旧账、丑化历史”的现象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所谓的“改革派”,则将其视为“保守势力和苏共旧势力”的反攻倒算。苏共中央政治局接连两天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目的就是要制止和反击这股所谓的“反对改革的势力”。

结果戈尔巴乔夫将坚持马列主义原则的、原主管意识形态的政治局委员利加乔夫调整为主管农业, 取而代之的是中央*雅科夫列夫

居安思危第三集观后感,居安思危小学生观后感(2)

雅科夫列夫(1923—2005)

在雅科夫列夫的直接授意下,《真理报》于4月5日发表了反击文章《改革的原则:思维和行动的革命性》,对安德烈耶娃给予全面反击和打压。

《真理报》将尼娜·安德烈耶娃的信称为“反改革分子的宣言”, 把尼娜·安德烈耶娃称为“改革的敌人、斯大林主义分子、保守派、机关官僚、党的权贵代表”。

此后,各种攻击、谩骂苏共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文章纷纷出笼,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泛滥,整个苏联历史都被描述得一团漆黑。由此,已经被撕开裂口的苏共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大堤,急剧滑向崩溃的边缘。

亚历山大·雅科夫列夫,1923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他是二战后苏联第一批被派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的四名学生之一。1985年7月,戈尔巴乔夫提议雅科夫列夫为苏共中央宣传部部长的候选人。过了几个月,雅科夫列夫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并开始负责大众传媒工作。

居安思危第三集观后感,居安思危小学生观后感(3)

雅科夫列夫与普京

雅科夫列夫对“社会主义”这个字眼似乎有着特殊的仇恨。他否定十月革命,否定苏联建设的成就。在他的眼里, 苏联有的只能是罪恶, 能获得的只能是诅咒。

雅科夫列夫后来在其代表作《一杯苦酒》中说:马克思主义在“现实生活中是站不住脚的”;十月革命“践踏了通向民主的运动”,在苏联搞改革就是要“退回去”。

居安思危第三集观后感,居安思危小学生观后感(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