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翻译成古文,古文翻译转换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8 15:05:37

提到文言,大家马上会想到语文课上学习的文言文篇目。假如再往深处想的话,也许会也会意识到这是与现代书面语不同的一种文体,其特征是什么呢?对照一下文言文原文和现代译文,是很容易现他们之间的不同点。

汉字翻译成古文,古文翻译转换(1)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一篇较短的文言文,所举例子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汉字翻译成古文,古文翻译转换(2)

文言文原文和译文对比

首先来看简洁。

这篇短文原文一共89字(含标点),而译成现代汉语后一共有167个字,几乎翻了一倍。

再说典雅。

“解衣”“欣然”“未寝”“户”“行”“盖……也”“者耳”,对应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

“解衣”我们一般说成“脱衣”。

“欣然”我们一般说成“高兴(的样子)”。

“户”不单用,要说成“门户”才对。

“行”要说成“走”。“少”要说成“缺少”。

“盖……也”“者耳”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若针对普通话而言,可以认为怎么写的就是怎么说的。而古人的文章,恰恰与此相反,他们写得和他们说的并不一致,实际上很不一致。

汉字翻译成古文,古文翻译转换(3)

正是这种长时间的言文分离,才导致了文言文这一具有中国文化传统特色的书面语表达方式,而典雅是这种文体的最重要的特征。若要追寻这种典雅的表现特征的话,我认为有三个方面:

一是力避与口语(当然,指当时的口语)雷同。苏轼应该知道“脱衣(原文:解衣)”、“没有睡觉(原文:未寝)”。

二是多用单字,不用复音词。上述苏轼的文章中“户”“行”“荇”“竹”“柏”“少”等。

三是常见文言虚词(之乎者也之类)。如上述苏文(苏轼的文章)中“也”“耳”“盖”“者”。

另外,典雅的另一重要表现是用典。

包括引用古文的话和做过的事,即语典和事典。举例来说:

一个人过了三十岁,我们就说他“而立之年”。如果有朋友生了一个儿子,我们就恭贺他“弄璋之喜”。

有人死亡,就可以称之为“驾鹤西游”。

给人说媒叫做“伐柯”。

形容一个地方远离喧嚣,环境清幽,生活安逸,可以称作“世外桃源”。

称赞一个人才华横溢,我们可以用“才高八斗”。

说夫妻之间关系和睦,相敬如宾,我们可以用“举案齐眉”。

如果某人在比赛中获得胜利,我们称之为“蟾宫折桂”。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表述方式还有着灵动的生命,至今还留存在我们的书面语中。那么我们不仅要问,文言文自产生就与口语不一致吗?(上述内容来自我的原创书《中学语文文言翻译学》)

或许,你还对我的其他文章感兴趣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