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有诗情:唐朝著名诗人韦庄在《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里写道:“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元朝文学家张养浩在《水仙子·咏江南》写道:“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
江南有画意:宋朝词人王观在《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里描绘:“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 刻画:“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江南有别恨:宋朝诗人郑文宝在《柳枝词》里哀叹:“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王安石在《泊船瓜洲》里祈盼:“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笔者精心选取了韦庄、王安石、文天祥等著名诗人的六首江南诗词,一起来感悟江南的诗情画意与离情别恨吧:
一、《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唐: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们真应该在江南一直待到老去。春天,清澈碧绿的江水比天空还要青,在描有彩绘的船上,人们听着细雨之声安然入眠。酒家卖酒的江南女子,美如皎月,洁白的手腕如霜似雪。年华未衰之时不要返回北方的故乡,回到家乡后必定悲痛到断肠。
韦庄是晚唐“花间派”的著名词人,他与温庭筠并称“温韦”。韦庄出身于长安的名门望族——京兆韦氏,是著名诗人韦应物的四世孙。黄巢起义之后,长安沦陷,韦庄逃往南方避难,饱经乱离漂泊之苦。一直快到60岁,韦庄才得以再次回到饱经战乱的故乡长安。
他这首清新明丽的小令,用白描的写法描绘江南留给他的美好印象:“春水碧于天”这一句描绘江南的风景之美;“画船听雨眠”这一句描绘江南生活的悠闲之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这一句刻画了江南女子清秀之美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这一句,表达了韦庄对江南的喜爱与依恋之情。
词的最后一句陡然反转,“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纵使江南如此美好,可我还是想起了家乡。倘若能够还乡,目击处在战乱之中家乡的悲惨状况,只令人断肠,所以惟有暂不还乡。
尽管江南如此美好,也治愈不了韦庄思乡的愁苦之心啊。
二、《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镇江和扬州之间不过是一水之遥,南京的钟山也只是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岸边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回家呢?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王安石第二次拜相,他在从南京赴京城的途中,经过扬州时写下这首格调清新的七言绝句,表达了他对故乡南京的依依不舍之情,也暗含了他再次重新拜相产生重重的顾虑之心。
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一精彩名句中,王安石反复斟酌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词、最终精心选定了一个“绿”字,将无形的春风转化为明眼可见的鲜明形象,新颖传神地表现了春风带给大地令人喜悦的变化。这是一个精心修辞练字的著名例子,彰显了这位杰出政治家一字千金的治学智慧。
尽管是第二次入京拜相,王安石还是念念不忘自己的江南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