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要产生,常理来讲人应该要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和精力,才会有精神粮食的追求。然而,单靠原始的狩猎和采集要实现衣食无忧是不可能的。而当人类社会发展到新石器时代前中期时,由于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大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满足了诗歌产生的基础条件,在精神粮食的渴求下诗歌应运而生。因此我们可以说诗歌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前中期。
那时的诗歌初具雏形,语言简练,逐渐从二言,发展到三言,四言,五言……。那时的诗歌一般来源于生产劳动,爱情,历史,神话传说,宗教和祭祀等。起初,这些诗歌是配着原始音乐与舞蹈一起进行的,叫歌不叫诗,后来歌逐渐独立出来,不再合乐而行,叫诗。然而,合不合乐在人而为,诗与歌的界线并不清晰,所以人们常把诗和歌合称诗歌。
在文字未出现之前,这些诗歌主要靠口头传授和原始歌舞宴会得以传承。随着文字的出现,逐渐有了一些用文字记录的诗歌。直到春秋中叶,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出现之前的诗歌,被学界认为是不成熟的诗歌。为此我还给它起了个名,叫“不成熟的诗歌”。
《诗经》的出现,被认为是诗歌成熟的标志,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这也是许多学者认为中国诗歌始于先秦的重要原因。《诗经》收录了西周到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分风(民谣民歌)、雅(宫廷乐词)颂(宗教颂歌和祭祀词)三部分,另外还有六首“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的诗,据估计是为笙而作,据我推测没有内容的原因可能有仨:❶并非诗歌而是纯音乐,不需要有内容,就像现在某些乐器的独奏曲乐谱一样,不需要词。并且可能当时没有记谱符号,无法记录这些音乐,也有可能是创作者认为没有必要记录,靠旋律来传唱就可以了。❷诗的内容可能由于某种原因丢失了。❸还没来得及填上,人没了。)。
在初唐近体诗产生之前的诗,被人们称为古体诗,古体诗对格律(合仄、押韵、对仗、工整)未作硬性要求,但绝大多数的诗篇还是朗朗上口有韵律的,这也是它区别于近体诗的显著特征。而初唐产生的近体诗则将格律视为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它区别于古体诗的显著特征。并且诗歌在唐朝时达到极盛。
之后的历朝历代都不同程度对诗歌有所建树和发展,至于宋词和元曲的出现,由于不在诗歌的起源与发展的研讨范围,在此就不作累述。
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现代诗的产生,古诗(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合称)算是结束了。现代诗不再讲求诗的格律,也不再用古文来作诗,而采用更为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来作诗。之后现代诗一直沿革至今。
综上所述,诗歌源于新石器时代前中期,始于先秦,盛于唐朝,转折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