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桷树下的少年原文,夏天和黄桷树下的故事原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9 15:37:25

清晨,古朴的校园,一棵参天的黄桷树下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历经100多年的光景,重庆市南岸区学府路小学校一代又一代学子从校园走向天南海北,参天的黄桷树成为历史变迁的见证,更是一代代谦谦学子的童年记忆。追溯校园历史,有这样的文字记录:“150多年前,当地一位实业家公益修建了一座祠堂,慢慢变成了当地最初的书塾,后来因战乱搬往西侧的黄桷树庙宇,之后在乡人每家每户的捐赠下建了两间平房,成为近代名副其实的‘学堂’……”

学校在一次调研报告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您入读或生活工作在学府校园,在您的记忆中,什么是这所学校的地标物件?”有超过90%的答案选项都是“黄桷树”。在这所依坡而建、层次分明的古朴别致的校园,那棵参天的黄桷树是多少代学府少年儿时梦中的记忆。

“这棵黄桷树能记住我吗?”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曾有过一段关于黄桷树的回忆:春天黄叶飘飞,第一次知道黄桷树落叶的秘密——在什么季节种下就在什么季节落下;粗壮的枝干伸向天空,黄桷树是一个“鸟的天堂”,仰望树的深处就能发现枝叶里的鸟窝;这棵树像极了“妈妈”,好像树下每一个学生都是它的宝贝……

对于这样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而言,哪些特色课程适合学生发展?师生心中的“理想校园”应该是什么样子?随着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憧憬,师生主动参与、积极建言、智慧共享。其中,多学科融合开展小课题研究是激活师生共生共长的重要纽带,“黄桷树 大天地”小课题研究成为学生纷纷推选的研究项目,最终命名为“这棵黄桷树”。

通过多学科融合,教师带领各年段学生明确小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准备、研究方法、实施步骤、解决方案、展示方式、反思内容等。通过小课题研究,学生对这棵参天大树充满了好奇和喜爱。每天围绕在黄桷树周围的学生越来越多,好像面对着一座深不可测的宝库,有着探究不完的各种问题。

一、二年级的小课题是“黄桷树,你是我们的朋友”。有的学生捡起一片黄桷树叶,看到了斑斓的黄色,看到了弯曲不规则的经脉,也看到了叶片对大树的爱——学生舍不得扔下落叶,把树叶放进书里带回家;有的学生摸着斑驳裂开的树皮,跟着教师学会了一个新词语“沧桑的老树皮”;有的学生一起手拉手感受“树妈妈的腰”;有的学生拿着图画本画黄桷树,满纸的黄色,分不清哪里是树叶、哪里是树干,让人忍俊不禁……每天都有学生带着书本到树下朗读关于黄桷树的诗歌,他们要把诗歌里的“黄桷树”读给这棵现实中的黄桷树听。时不时一阵风吹过,落叶飘落的声音,好似黄桷树送给学生的掌声。

三、四年级学生以“黄桷树陪伴我们成长”为主题开展小课题研究。学生喜欢带着本和笔来到黄桷树下,七嘴八舌地议论:“这棵树多大岁数了”“怎么通过这棵树分辨南方和北方”“每一年在这棵树上栖息的鸟类有多少种”……黄桷树仿佛与学生一起学习、探究,看学生用软尺量自己的“腰”,发现自己裂开的树皮里居然有蚂蚁的家。

五、六年级学生唱起了歌曲:“黄桷树呀,山茶花,美丽的山城,我们的家……”原来,黄桷树还是山城重庆的市树。学生通过校外观察采访,配合教师一起开发“重庆的黄桷树渊源”课程。循着一条一条老街道望去,一棵又一棵黄桷树或长在村口老巷,或挺立在岩壁墙缝,守护着市民的家园。学生发现,黄桷树生命力顽强,生长速度相对较快,冠盖如伞,可以给路边的行人一片阴凉。学生研究身边熟悉的重庆地名,发现“黄桷”是一个很常见的词语,许多地方都以此来命名,比如黄桷坪、黄桷垭、黄桷古道等。这些地名由来已久,其中往往与黄桷树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黄桷树与重庆的人文底蕴融为一体,深深地镌刻在山城大地的每一处。为了进行更深层的探究,高年级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了“爬黄桷古道”活动,查询黄桷古道的历史,以及发生在黄桷古道上那些马匹商贩的故事。

每一名学府少年就像一粒小种子,在黄桷树下述说着自己的大梦想。学校邀请家长也来到黄桷树下,一场集“诗、书、歌、舞、诵、讲、绘、奏、演、展”于一体的“黄桷树下的学府梦”活动令人流连忘返。一篇篇笔力遒劲的书法、一首首生动优美的童诗、一幅幅形象逼真的绘画,缓缓述说着黄桷树的百年牵挂;一段关于黄桷树前世今生的舞蹈、一场关于黄桷树心事心愿的演讲、一曲关于黄桷树情感内涵的演奏,让人们的心与这棵黄桷树同频共振。

“是谁种下了这棵黄桷树?”一个学生问。一群学生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像是对一个哲学命题“我是谁”的追问,感恩着一个多世纪前将黄桷树的根深深埋藏在学府校园土壤里的那个人。

(作者单位系重庆教科院巴蜀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3年12月13日第5版

作者:张 娟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