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和志气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走向成功是所有人羡慕的状态,因为成功代表着至高无上的荣耀,代表着光耀门楣。
但到了现在,有些人已经忘记了,老祖宗的这句“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的告诫,很多人总想着不劳而获,总是急于求成而丢掉了自己的志气。而这句俗语还有上一句:“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同样道理深刻。
学在苦中求
艺在勤中练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历尽艰难苦,才能学习到更好的知识;勤学苦练,技艺才会更精进”。虽然通俗易懂,但究其原因,也含有大智慧,头悬梁锥刺骨的故事就很好地解释了这句话。”
孙敬头悬梁:孙敬非常勤奋好学,从早到晚都闭门读书,很少休息,但到了晚上就容易犯困,为了不影响学习,他用绳子绑在自己的头发上,挂在房梁上,困了绳子就会拉住头发,就会清醒。最后不负期望,他成为了一个大学问家。
苏秦锥刺股:苏秦读书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有时候血流到脚上,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最后他成为了伟大的纵横家。
由此可见,能吃苦,才能成为人上人,没人可以不劳而获。吃苦并不是坏事,它是有益的,在苦难中辛勤学习,就能找寻到乐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不怕学问浅
就怕志气短
这句话同样也很好理解:”学问修养不够高不可怕,人没有志气才会一事无成。”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来到彭泽当县令,一年冬天,一名官员来视察,他一到彭泽县的地界,就派人叫县令来拜见他。陶渊明得到消息马上动身。不料他的秘书拦住陶渊明说:“参见这位官员要十分注意小节,衣服要穿得整齐,态度要谦恭,不然的话,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坏话。”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差劲的人折腰。”他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文。
由此可见,学问的深浅与志气无关,做事,心中都要有一把衡量的尺子,做人,心中要有志气,才能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