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照邻,字升之,幽州范阳人。生卒年难确考,约生于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死于高宗永隆元年(680年)。十余岁时就曹宪、王义方授苍、雅及经史,博学善属文,调邓王府典藏,王有书十二车。照邻总披览略能记忆。
王爱重之,比为相如,转新都尉,因染风疾去官,居太白山,服丹中毒,手足挛废。乃去阳翟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颖水周舍,复豫为墓,偃卧其中,自称幽忧子。病既久不堪其苦,便与亲属决,自投颖水死。照邻一生为疾所苦,故诗多悲苦之音。
后人辑其作为《幽忧子集》,其诗存九十余首,以《长安古意》最为脍炙人口。《关山月》寒垣通碣石,虏障抵祁连。相思在万里,明月正孤悬。影移金岫北,光断玉门前。寄言闺中妇,时看鸿雁天。(押下平一先韵)。
此诗亦属乐府古题,但对句甚多,近于律诗。首二句以"寒垣"、"虏障"点出虏患之严重,"通碣石"、"抵祁连勾勒出广大之空间,说明防御地区之广,亦即暗示驻守兵士之众,此即造成无数人之生离死别。"相思"二句即点出征人之心声,"明月正孤悬一句使平面之空间变成立体之空间。
在此塞外广阔无际之空间中,人是更易兴起孤独之感,亦更易想念起家人。明月之孤悬实暗喻征人之孤独。当我们想象自己荷枪立于墙垣或堡垒之上,面对苍茫无际之沙漠,仰望明月,当更能体会其孤独感与相思情也。
"影移"二句为工整之对偶,是借月影之移于金岫之北暗示征人之戍守北方;更借月光之遮断于玉门关之前,暗示征人之思归不得,此益增其相思之苦也。末二句乃无可奈何之语。盖既思归不得,亦只有寄相思于鸿雁,托鸿雁给闺中妇也。
鸿雁实即书信之代称,盖征人为示其不忘闺中之妇,故托鸿雁传书。这首诗虽写征人相思,实亦反映唐代战争频繁所造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