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南归图赏析,关山月秋溪放筏赏析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30 00:13:15

关山月

唐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南归图赏析,关山月秋溪放筏赏析(1)

【格式】五言古诗(借汉乐府旧题创作的五言古诗)

【名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基调】反战,同情

【年龄】不详

关山月

译文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注释】

关山月: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天山:即祁连山,在今甘肃、新疆之间,连绵数干里。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

吹度:秋风自西方吹来,吹过玉门关。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下:指出兵。白登:今山西大同的白登山。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胡:此指吐蕃。窥:有所企图,窥伺,侵扰。青海湾:即今青海省青海湖,湖因青色而得名。

由来:自始以来;历来。

戍客:征人,驻守边疆的战士。边邑:一作“边色”。

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思妇高楼上,悲叹有余哀。”此二句当本此。)

【创作背景】

本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这首诗是李白看见战场的艰苦条件,叹息战士的艰辛和亲人间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对战士的同情。

【考点】

考点1: 以下诗句不是写月亮的一句是  a.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b.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c.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d.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答案:c (解析:a是李白的《古朗月行》 b是李峤的《中秋月》,c是杜公瞻的《咏同心芙蓉》,d是苏轼的《阳关曲 中秋月》)

考点2:以下哪句不是表现中秋节的 a.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b.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c.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d.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答案:b(解析:a是唐代诗人齐已的《中秋月》,从“婵娟”二字也可判断;b是清代诗人李静山的《节令门 端阳》也就是写的端午,从贴黄纸可知可定不是中秋;c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d是苏轼的《中秋见月和子由》)

【赏析】

《关山月》 是汉代乐府旧题,属于 “鼓角横吹曲”,是当时守边将士经常在马上奏唱,一般表达的是“伤离别”的基调。李白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笔法独到,翻古意而又有所创新,虽然也是写伤离别,但伤的雄壮,伤的沉痛。

全诗分为三层:(1)开头四句,主要写辽阔的边塞图景,奠定怀乡的基调;(2)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3)最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和亲人。这首诗抒写了古代边防战士的艰难困苦,谴责非正义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借以影射批判唐代统治阶级的穷兵黩武,表现了反对侵略战争的主题。

介绍这首诗之前,我们有必要普及一点相关的地理知识。

【天山】

说到天山,大多数人想到的可能是现在新疆的天山山脉(整个天山山脉位于中亚东部与我国西北,大致呈东、西走向,全长约有2500公里,宽数百公里)。

关山月南归图赏析,关山月秋溪放筏赏析(2)

但我们这首诗中的天山和新疆天山可不是一回事,诗中的“天山”是指的今天横亘在甘肃、青海两省的祁连山(祁连山呈西北-东南走向,其西北在甘肃省酒泉市境内,就是著名的阿尔金山以东,两山约以当金山口为界),秦汉时代本来是匈奴人的地盘,匈奴人把“天”叫“祁连”,所以天山就是祁连山。西汉时期,匈奴势力一度强大到控制住了河西走廊(今甘肃省),汉武帝为了打通与西域的联系,同时也是为了制约匈奴势力的进一步扩张,所以下令夺下祁连山,这才有了后面大将霍去病在祁连山斩*三万多匈奴人的故事,更使得匈奴中一度传唱歌谣:“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可见祁连山的地理位置是何等重要,正因如此,才能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这里发生的战争更是数不胜数。

【玉门关】

“玉门关”在今天甘肃敦煌西北面,北与北山相望,南与祁连山呼应,东南距敦煌市约90公里,西距罗布泊东部边缘约150公里。自古以来玉门关就是东、西方交通的重要通道,正当扼守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

关山月南归图赏析,关山月秋溪放筏赏析(3)

玉门关经常出现在边塞诗中,像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像岑参的《玉门关盖将军歌》“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像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戴叔伦的《塞上曲二首·其二》“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等都是非常著名的诗句。

前四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开头四句,诗人像一位摄影大师一样,给我们定格了一幅辽阔的边塞风景画,而且是一幅包含着明月、天山、玉门关的边塞图,巧妙的将诗题“关、山、月”这三种毫无联系的事物都点了出来。这样,不仅点了题目,而且还增加了“苍茫云海”和“万里长风”两种景象, 一下子将诗人所描述的边塞的苍茫感刻画出来了,这就奠定了整首诗边塞苦寒的苍凉基调。

看前两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在一般文学作品里,我们常见“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之类的描写,而天山(也就时祁连山)在中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诗人为何说“明月出天山”呢?先留个悬念,后面做答。“月”,是明的,高高明月,出于祁连山苍茫的云海之中、气势磅礴、雄伟壮阔的景象。本来是一幅静态风景画,一个“出”字又给人动态之感,仿佛一轮明月就在这云海之间穿梭,时隐时现,这种动静结合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第三四句“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上面写了明月,那 “风”又是怎样的?“长风几万里”一出现,一下子让人感受到了“李白风范”。那什么是李白风范呢?“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感觉到了吧?这就是李白风范,夸张的,豪迈的!那么,“几万里”是不是一样的感觉呢?虽然没有描述关外的风是如何如何让的猛烈,但光是祁连山和玉门关的地理位置,也可以让我们脑补出那漫天遍野的大漠朔风,如虎啸狼嗥,气势何其庞大!当然,也有人对李白“几万里”的说法持有不同的观点。谁呢?南宋有一个诗论家叫杨齐贤,他提出“玉门关到天山没有那么远啊?”,然后推测,这几万里是不是不指玉门关到天山,而是指玉门关到月亮的距离呀!呵呵,真是个实在人!如果说这首诗是别人写的,可能有这样的疑问或猜测也不觉奇怪。但这是李白写的啊,李白是什么人啊,李白是仙儿啊,连白发都能三千丈,飞流都能三千尺,更何况这区区长风?所以我们常说,读懂诗人才懂诗,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也常说“诗无达诂”,如果把这“几万里”理解成中原到玉门关的距离是不是更合适呢?如果我们再联系李白的《子夜吴歌》中“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理解这首诗,是不是诗的意蕴就更清楚了?此时此刻,正在望月的人原来是一位驻守边关的战士,根据地理知识我们可以知道(参见上面的图1和图2),他身处西边关塞的玉门关,面向东方,看到了天山(祁连山)上的月亮,想起了中原故乡的亲人,此时,吹到身上的“长风”突然间也变成从遥远中原吹到玉门关的长风,这哪里是风啊,这是亲人对自己的思念,随着长风一起来到了战士的身边!顿时,背后的思乡的基调也出来了。这里,也顺便解释了为何是“明月出天山”了-----原来是从戍边战士的角度说的。

王之涣也写过玉门关,也写过风,他写的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写的是边关的苦寒,连春风都不愿意来此,所以是“不度玉门关”。而李白这首《关山月》中的风,可是带着亲人的思念而来,自然能够“吹度玉门关”呢!

诗人巧借“长风”把“关”、“月”联系在一起,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很容易感觉到了。

中间四句:“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这四句在前面四句写景的基础上,抒发出“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的主旨。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引用了两个典故:典故1-----汉高祖刘邦曾领兵征战匈奴,在白登山一带(今山西大同市西)展开了殊死搏斗,刘邦的将士被匈奴于此围困了七天七夜;典故2----青海湾一带也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历代这种无休止的战争使得出征将士几乎难以生还故乡。一个“汉下”,一个“胡窥”,就表明了从天山到玉门关,自古就是胡汉两家必争之地。虽然那么思念家乡,还要跑到这万里之外的边陲,不为别的,就为保家卫国。可是呢,“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战争是何等残酷啊!王翰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是少年从军的豪迈,李白的“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却像是老兵的叹息呀!

最后四句:“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这四句是从战争写到了人----战士和思妇:“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神色。这不正是范仲淹笔下“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景象嘛!“望边邑”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这一幕好像真的看到家中的亲人在高楼远眺,思君归来叹息不止的景象。但其实,这只是战士自己的想象,或者说,这根本就是现实!因为李白的《春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亲人的心总是息息相通的呀!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也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就是李白风范。

李白的诗一向豪迈洒脱,正如他的人一样,但是这首《关山月》是浑雄沉重的,他厌恶战争,同情为战争付出沉重代价的战士和百姓们,在壮丽的文采之外,他还闪耀着儒家人道主义的光辉。这,也是李白风范!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