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七情六欲
【拼音】qī qíng liù yù
【释义】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生死耳目口鼻。泛指人的喜、怒、哀、乐和嗜欲等。
【出处】《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何谓仁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讲信修睦,谓之人利,争夺相*,谓之人患。
【解释】
“什么是人情?喜欢、愤怒、哀苦、恐惧、爱好、厌恶、*,这七种情感用不着学习生来就有。什么是仁义?父亲慈爱、子女孝顺、兄长温良、弟弟恭敬、丈夫守义、妻子听从、长辈惠爱、幼辈顺从、君王仁爱、臣子忠诚,这十点叫做仁义。相互讲究信用,建立和睦关系,称为人利;争夺相*,称为人患。
【近义词】五情六欲
【反义词】四大皆空
【用法】作主语、宾语,形容人的感情。
【成语故事】
七情六欲是指人们与生俱来的一些心理反应。不同的学术、门派、宗教对七情六欲的定义稍有不同。但是所有的说法都承认七情六欲是不可避免的。通常的说法,六欲:色、声、香、味、触、法 ;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
七情六欲是人之本能,是驱动人每日奔波劳碌的内在因素,没有了七情六欲,人要么成行尸走肉,成植物人;要么成了神佛或鬼怪。七情六欲影响着人的品位、生活质量、道路,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全在于你对七情六欲的控制程度。
最初,古人只说人有四种感情,就是在《中庸》里出现过的“喜、怒、哀、乐”。后人解释说,人遇到所喜好的就会“喜”,遇到所厌恶的就“怒”,得到所爱的就“乐”,失去所爱的就“哀”。《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可见,情是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而欲是七情之一。
至于“六欲”的说法,比较简单了,最初是来自《吕氏春秋》。其中说:“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这话的意思就是,“全生”的人,“六欲”都是得到了适当的满足的。所谓“全生”,是人修养身心的最高境界。这里古人没有指出“六欲”都包括什么,后来有人注释说,是“生、死、耳、目、口、鼻”,就是泛指人的各种*。
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可见六欲是泛指人与生俱来的生理需求或*。
【造句举例】
难道他就不该有七情六欲吗?难道他和你和我不一样吗?难道他没有权利享受我们正在享受的一切吗?难道爱情就该不属于他吗?"这本杂志还放在我的旧纸堆里。
人非圣贤,怎么会没有七情六欲,但是人又是区别于其他的动物,人类是能控制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