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环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阅读教学必须有所突破。笔者在实践中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因此,执教者必须改变这一现状,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唤醒其问题意识,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师生协作探究释疑,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起来,思维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鼓励学生的个性理解
著名作家曹文轩说:“书海浩淼,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人面对那么多的书,他要有充分的自主意识、驾驭意识。”我们读书不能成为书的奴隶,对作品的理解,要有自己的个性,不要人云亦云,盲目服从。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对文章内容发表个性化理解。比如民间对《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理解,一直是奸臣佞臣的形象,可是学生学习了《观沧海》这首诗,认为曹操是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对于《红楼梦》中的贾雨村,我们也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辩证的思考和评价。可以说,没有自己的个性理解,满足于书本,满足于传统,迷信所谓权威,缺乏挑战精神,就不会有创新意识。
训练学生的多向思维
如果说上述两点唤醒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挑战精神,使他们的思维不再僵化了,那么训练学生的多向思维,就更直接涉及培养创新意识的问题了。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告诉我们,看问题要注意全方位、多角度,只有这样才不至于一叶障目、以偏概全。语文学习更是如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常常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讨论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以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在教学《蚊子和狮子》这则寓言时,关于这则寓言的寓意,通常就是说“骄兵必败”。我让学生换个角度(不以故事的结局来看),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经过一番讨论,答案出来了——“从蚊子能打败森林之王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发现,任何再强大的对手都有缺陷。”总之,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就会逐步具备创新意识。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初中生在读文章的时候,普遍找不到阅读的方向,他们阅读后,只能感知故事情节,而不会从中汲取营养。所以,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充当着不可缺少的角色。我尝试开展“321”的教学模式,即3节课内、2节课外、1节作文。借2节课外阅读课的机会,指导学生学习一些阅读方法。如在阅读之前,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找到与作品相关的知识材料等。阅读时,多与学生们交流讨论,倾听他们的想法,再谈我的理解,让学生从中获益,正所谓教学相长。教师除了与学生们进行思想交流外,还要引导他们学会做读书笔记。阅读过程中,随着阅读的层层深入,学生会产生一些自己的见解或疑问,与作者思想进行碰撞,但这种碰撞往往是零散的、较为混乱的。学生应随时把自己的想法和疑问记录下来,阅读以后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作者单位:山东省滕州市龙阳镇龙阳中学)
《中国教育报》2020年09月03日第12版
作者: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