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资深”学校中层干部,笔者在教学管理生涯中共经历了五任校长。曾经一位年轻的、刚上任没多久的校长问我:该如何当好一名校长?虽然没有当校长的经历,但从旁观者和被管理者的角度,个人认为,要想当好一名校长,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趁年轻要真上课。教学是学校的根本,抓住了教学,也就抓住了学校的中心。真上课,就是和普通一线教师“干在一起”,时时记得自己是教师中的一员。年轻校长不仅要上课,而且教学质量还要不错。若校长脱离课堂,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敷衍着上两节课,那么就脱离了根本。
真上课,是对教育教学的尊重。教育教学是科学,科学的研究必须扎扎实实,来不得半点虚假;教育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追求永无止境。有校长感叹,教好书育好人比管理一所学校更难。心无旁骛的教书育人,是无痕的学校管理。也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和一线教师拥有共同语言,从而真的融到一起,真正体谅教师的不易和辛苦。当有一天,一名校长喜欢被学生称呼为“老师”而不仅仅是“校长”时,这管理就水到渠成了。
二是遇决策要真商量。学校是大家的学校,不是校长一个人的学校;要让教师们有主人翁的感觉、生发出“我的学校”的归属情感,这就需要校长“放权”。不做亲力亲为的校长,不能越位错位;不做事必躬亲的校长,手不能伸得太长,让下属无所适从;不做以校为家的校长,家就是家,学校就是学校,你有多种角色,都要做好。那种以校长为中心的学校,必然是个性突出的学校,但也往往是固执己见、故步自封的学校。
怎么管理学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利益分配。职称、绩效考核、先进荣誉、干部选用等等,这些都是双刃剑,用得好,能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用不好,难免产生内耗甚至内伤。怎么办?信息公开、公平竞争、选贤任能。看似容易,事实上,个别校长违规为有些教师力争取得各类荣誉称号、课题申报的案例并不少。校长要做的是程序规范,或者说,校长应该是程序的监督员和裁判员。捍卫规范,校长收获的是教师们的信任,而信任是学校管理最可贵的资源。
真商量,多听取各方意见。听听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的建议,听听老教师与新教师的意见,也听听“后进”教师的想法。因为学校就是这么个构成,兼顾和平衡是管理的原则之一。所谓的“后进”,说不定是学校的“沙丁鱼”,只是缺少科学的激励。真商量,是告诫校长自己,不要小看自己,也不要高看自己,不要像有些学校,校长一个人说了算,连副校长也不知决策的过程、不清楚上级文件的精神。真商量,是校长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是学校最聪明的那个,而且永远不会;校长重要的职责之一是寻找学校里的聪明人,并向他们学习。
三是待教师要真尊重。诚诚恳恳说话,踏踏实实做事。少一点儿所谓的管理艺术,所谓的“艺术”,一旦看穿,轻则疏离,敬而远之;重则轻视,人心涣散。真尊重,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怎么说的就怎么做。千万不能“秋后算账”,给教师穿小鞋、玩阴招;奖惩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少一些仪式,少一些口号,多打造一些体现学校高质量管理的“硬货”;少一些自我表扬式的宣传,少一些自我陶醉式的满足,学校终究不是出新闻的地方。说起来,真尊重,是个做人的问题。真尊重下属,赋予责任也赋予权力;真尊重一线教师,既为部分追求专业成长的教师提供平台、创造条件,也认可部分教师甘于平凡普通。一所学校,有多种色彩组成才多样。再说,只要遵守师德规范、教学规范,这样的教师虽然不是支柱,但同样是学校的基石。
管理很难,不可能十全十美、尽如人意。但可以做到八全八美,甚至九全九美。不可打着“只求问心无愧”的旗号,管理出五全五美的学校,甚至口碑差到三全三美,这都可以看作校长工作不力的表现。校长做的时间长了,适应了,老练了,圈子大了,也不要忘记“回家”的路,记得常下来走一走、看一看,因为智慧在民间,看得多了,听得多了,才能有正确的思考和认知,也自然能找到最优的解决办法。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分校)
《中国教育报》2023年11月08日第6版
作者:薛元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