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便是不断离别与相遇的过程。
“每个人都只是陪自己一段路,终究是会离开。”
挣扎的,不是早早知道会离开,而是知道离开的节点。这个节点,可能是某次分别,内心的某次挣扎,也可能是某小事,你很清楚知道此番一去,蜿蜒的人生道路上很难再相遇。
这个时候,清楚意识到舍不得谁,想留下谁,甚至想去抵挡这不可抗力,通过自己不断创造的一些连接,使路可以得到延续。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联系作者。)
毕业毕业是最容易看节点的仪式。
小学毕业,当时还小,对缘分的逝去,意识不到。 所以毕业后的那一天,大家就如同每天放学一样,回了家。殊不知,这是与这一群人的不相遇。
小学时,我有三个特别好的朋友。毕业当天,我们相约电影院,并许下会一起玩下去的誓言。
当送其中一人去远方当兵时,很清楚的记得,四个人在征兵现场,两眼泪汪汪。目送着离开后,剩下的人更坚定地决定要更好的珍惜对方。
去远方当兵,这样更远距离的事,很容易让我们意识到缘分的尽头。我们无力,只能泪汪汪。但这样的感觉,让我们印象深刻。
后来,随着生活大大小小的变迁,在自己的轨道上,我们逐渐送别了对方。 没有言语,也没有泪汪汪,只有时间嘀嗒的声音,这样缘分的尽头,我们很难察觉,某一天就突然出现了。走着走着,看看身边,人已经没了。
初中、高中的毕业,我们开始能够意识或者清楚地看到这些尽头。
于是,我们开始有了同学录,通讯录,毕业照这样的工具,它们真正的作用,不是让我们毕业后再联系,而是作为结束的馈赠,一种仪式感。
大学毕业,看到尽头的挣扎感,最深刻。但也开始变得坦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城市,毕业后回到各自的城市。等待几年一次的同学会,或是某个婚礼的请帖,这样遥远的交点。
这些分别,没有声音,随着时间,我们上了一趟车,下车,又上了另一趟车。没有人有空去顾忌到整个车的人。但是一个车上总是有几个是特别舍不得的。最要好的朋友,面临不同选择的情侣,偷偷喜欢的人,又或是心里的某个人......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联系作者。)
情情爱爱分手时,我们常常做很多仪式感的事。比如,删掉某些回忆,拉黑、又或是最后见一面等等.......
我们心里都很清楚,这些仪式感并不代表结束,而是在看到了缘分尽头后,依然想把回忆拉长,想把路在铺远一些。
真正看到尽头的时候,往往没有仪式感,只不过是一瞬间。一觉起来后,一顿饭之后,又或者只是一个洗澡的瞬间。想通了,没有太多的挣扎便释怀了。
回头再看眼前的这个人,留下一声叹息。
这样的平淡带来的冲击感其实是巨大的,你突然就看到了你们之间的尽头抛下那句:“那就这样吧”。平淡且残忍。
林斯特告诉我,她还喜欢着那个人的时候,那个人无论做什么,自己都特别想参与。一起打游戏,打完之后都还想再打两局,享受一起做某件事的时刻。
不喜欢后,看到尽头的那一刻,心态的转变很快,马上觉得麻烦,不愿意陪伴了。
跟投了很多钱的游戏一样,突然有一天不想玩了,也就退坑了。
听到这句话时,觉得这样的断裂方式未免有些残忍。
但在爱与喜欢这件事上,便是这样,当遇到更具幸福感的人时,我们更容易看到与前人的尽。我们连走带跑的冲过去,走上另一个人陪伴的道路。
面对在乎的人的时候,我尝试对抗这种望穿,但没有胜利过。
能做到的,只有让路更远一些,看到节点后,故意饶了几个弯,想喜欢一个人更久一点,爱一个人更完整一点。
都说这样的人,做不到断舍离,理不清,往往影响人的一生,很难成功。
可这难道不是仅剩的一点点青春,一点点情情爱爱的执着?但年龄又告诉我,你已经称不上青春,应该学会真正的生活,往上走。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联系作者。)
生活的本质,随着时间的增长,年龄经历的变化,每个人都开始有了自己的定义。对看见缘分尽头这件事觉得也就那样。
想起微博上的一句话“即使看清楚了生活的本质,我们也要依然热爱生活”。
偶尔享受这种青春的纠结与挣扎,未免是一件坏事。
但最终,我们需要更在意未来的道路,更向前看,懂得利弊,收敛自己的情感,才能变得成熟与自知。
多年后,又想起了那些曾近很舍不得却已经坐上了另一趟车的人,又看了看眼前,即将搭上其他车的别人又或者是自己。
都会过去的,但是还是忍不住去往前铺一些路,偷偷再绕几个弯,也许值得。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联系作者。)
◆ ◆ ◆ ◆ ◆
油头哔哔专题系列
(不定期哔哔)
生活这么苦,我还这么怂
我的恋爱八小时
他乡成故乡,故乡却成他乡
我与我的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