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残酷使得各国人民的生活陷入极其悲惨的境地,各参战国也在想尽办法挖掘战争潜力,争取赢得战争。面对战争压力,各参战国不约而同举起了国家主义大旗,并不同程度地采取了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这与工人阶级追求的经济管理模式不谋而合,使得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开始认同本国资产阶级政权,从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转向支持本国赢得战争。多数国家无产阶级政党开始蜕变为社会沙文主义者,即口头上是社会主义,实际上是帝国主义的代表。
在这种背景下,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开始阐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路线,高举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旗帜,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列宁深入研究了《资本论》出版后资本主义的发展,认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少数国家已经实现了对多数国家的殖民压迫和金融扼*。列宁于1916年写成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分析了垄断给资本主义造成的各种影响,指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为“一国胜利论”和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列宁认为,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国资产阶级统治力量不平衡,从而决定了社会主义革命更有可能在资产阶级统治薄弱的国家取胜。列宁还论证了一战爆发的原因是,德国、日本、美国等国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后起之秀”,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不可避免地因瓜分“生存空间”以及殖民地利益“分赃”不均产生激烈矛盾,从而导致大规模的帝国战争不可避免。
列宁曾说过:“只有'下层”不愿照旧生活而“上层”也不能照旧维持下去的时候,革命才能获得胜利”。1916年之后,俄国深陷战争之中,国内经济濒临崩溃,国内罢工次数达到1500多次,国内的矛盾已经达到了临界点。1917年3月,彼得格勒6万多名工人举行罢工,在与警察发生冲突后,罢工转化为武装起义,驻守在彼得格勒的6万多名士兵参加了武装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最终建立了工农代表苏维埃,推翻了俄国沙皇封建统治王朝,被称为二月革命。
二月革命本质上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其果实被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窃取,临时政府推行的政策仍然是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遏制革命继续发展,且并未改变沙皇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俄国仍然深陷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临时政府的政策与工人运动的需求产生了直接矛盾,引发了“七月事变”,临时政府开始通缉列宁等革命党人。七月事变使得临时政府的处境更加不堪,工人阶级开始离心离德,资产阶级并没有从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政权中获得大力支持,沙皇等旧派势力抓住时机,策划了复辟行动。在各种势力交错中,布尔什维克的主张再次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并获得了军队中大部分士兵的支持。
1917年10月,列宁领导了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宣布建立苏维埃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带动下,1918年德国爆发了十一月革命,1919年匈牙利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英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的工人运动不断高涨,中国的“五四运动”也深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为适应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在俄国共产党的领导推动下,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于1919年3月成立,为世界工人运动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予了帝国主义宣扬的“国家主义”强力回击,使得各国工人阶级认清了帝国主义的国家主义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本质。同时,也大力推动了国家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的结合,特别是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更是为各国发展本国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撑,使得各国工人阶级开始将国家主义运用到本国工人阶级运动之中,掀起了工人运动并建立现代工人阶级政党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