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司马相如《凤求凰》
李白诗《沙丘城下寄杜甫》
施酒监《卜算子》
此次展览有两件最抢眼的大作品,其一是擘窠大字《黄鹤楼记》。这件作品长14.4米、宽1.8米,装裱之后长度超过15米,是当之无愧的鸿篇巨制。樊利杰说,人们提到“江南三大名楼”,都知道《滕王阁序》和《岳阳楼记》名传后世,唯独黄鹤楼似乎只有崔颢的一首七律名耀千古,“有诗而少文”。他认为这是一种误解,唐人阎伯理的《黄鹤楼记》,虽然只有270多字,却是描写黄鹤楼的现存最早、情词并茂的好文章,与王勃、范仲淹相比较也并不逊色。樊利杰因此而独具匠心地“舍诗而取文”,用极具视觉震撼力的擘窠大字书写这幅作品。
展览中还展出了10条屏巨制书法《离*》,每条屏高1.78米、宽0.46米,全文书写了屈原的长诗《离*》。与通常的写法不同,樊利杰将这些作品以淡墨行楷写在方格中,既有行书的流动,又极安静雅致,动静相宜,令人着迷。
樊利杰说,黄鹤楼是湖北在全国最具知名度的地标之一,屈原是湖北先贤,有“诗祖”美誉,其《离*》更是震烁千古的名篇,用最抢眼的巨幅制作来呈现这两件作品,是表达对先贤对湖北的敬意。
母亲笔端的祝福
此次展览中最动人的作品,当数《母亲的心愿》。五件作品都不大,作品中心内容是“我爱我家”“我爱我孙子”“一切为了你们,我才活得愉快”,另有一件内容是“樊利杰书法作品选”。这些作品署名“王桂芝”,四周是樊利杰用小字行书写的追思文章。
王桂芝是樊利杰去世十多年的母亲,是河南郑州郊区一位普通的乡村女性。2006年,王桂芝年届花甲,这一年她住了四次医院,身体迅速垮了下来。有一天,樊利杰在写字,母亲静静地看着他写,怕他累了,就找点话题和他拉家常,好让他休息一下。
多年以后,樊利杰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依然会眼眶湿润。因为他就知道,母亲的身体已经不行了,这样的场景以后不会很多了。当时他突发灵感,把毛笔递给母亲说,您也写几笔吧。母亲却不好意思,说她从来没写过毛笔字。樊利杰说,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一个愿望也可以啊。
王桂芝想了一下,写出“我想去北京”。北京是樊利杰的父亲当兵的地方,王桂芝听了无数次有关北京的故事,心里充满了向往。樊利杰又启发母亲说,可以给家人写点儿什么呀。王桂芝又想了想,写下了“我爱我孙子”。随后写了“我爱我家”“我一定要为儿女活下去”“一切为了你们,我才活得愉快”“心想事成”,笔笔都是对儿女们最好的祝福。
在樊利杰的请求下,王桂芝还写下了“樊利杰书法作品选”,并为他写了一件书法作品。王桂芝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有些繁体字她不会写,樊利杰就写好,母亲亲笔抄下来。这些字成为樊利杰最珍视的财富,这次是首次展出。一些书法家看过这些作品,都不敢相信它们出自从未学过书法的人之手,反问樊利杰:下笔回锋,用笔灵活多变的艺术感觉,是怎么做到的呢?
樊利杰不能回答这些问题。但多年后重读母亲留下的这些字,似乎更能感受到母亲的心愿。此时,母亲永远地离开他们已经14年了。
字里行间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