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苏轼全文解释,水调歌头苏轼原文解析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1 09:53:57

文|中华好诗词集

水调歌头苏轼全文解释,水调歌头苏轼原文解析(1)

千古名篇 先睹为快

水调歌头

苏轼〔宋代〕

原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释义:丙辰年中秋节这天,通宵痛饮直至天明,大醉而归,写下了这首词,以此抒发对弟弟苏辙的思念。

原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释义:像中秋佳节这样的明月如何才能知道它圆缺的规律呢?我举着酒杯遥问苍穹。不知道现在的天宫里,又是何年何月。我多想借着清风扶摇而上回到天上去看看,又怕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我经受不住那里的寒冷。起身轻舞欣赏着月光下自己的影子,犹如月里宫娥却比不上暖人的烟火人间。

原文: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释义:明月轻转,转过了朱红色的高楼檐角,低低地挂在满是雕花团簇的窗户上,照着我这没有睡意的外乡人。明月不会怨恨我哪里惹恼了你吧,不然为什么总是在与亲朋好友离别的时候才圆呢?哎!其实我也知道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与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难以两全。只希望远方的亲朋都平安健康长寿,哪怕隔着千山万水也能共赏明月。

水调歌头苏轼全文解释,水调歌头苏轼原文解析(2)

创作背景

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八月十五日,苏东坡在密州所作。起因是苏轼与改革派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同,自求外放为官。也要求调到弟弟苏辙附近为官,以便兄弟多多相聚。但是,苏轼辗转各地,愿望仍无法实现。

熙宁九年八月中秋节,满月当空,银辉遍地,苏轼愈加想念弟弟,因为自上次别离已是七年前的事了。此刻,他面对一轮明月,心潮澎湃,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苏轼全文解释,水调歌头苏轼原文解析(3)

四个人生哲理

《水调歌头》是苏轼的一首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深受读者喜爱。以下是其中表达的一些人生哲理:

1. 人生短暂,珍惜当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作者通过询问明月的起源和时间,表达了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把握时光。

2. 世事无常,顺其自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作者通过对月亮阴晴圆缺的描述,揭示了世事无常、变化莫测的道理,告诉人们要学会接受生活中的起起落落,顺其自然地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困难。

3. 亲情珍贵,关爱家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者在词的最后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强调了亲情的珍贵和重要性,提醒人们要关爱家人,珍惜与亲人的相聚时光。

4. 乐观豁达,积极向上:尽管苏轼在词中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但他并未因此陷入悲观消极的情绪。相反,他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生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水调歌头苏轼全文解释,水调歌头苏轼原文解析(4)

总的来说,《水调歌头》这首词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思考。

最后在重温一遍这首流传千古的名篇《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苏轼〔宋代〕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读古诗词可以让我们学到古人的智慧,有助于我们在人生中趋吉避害,立于不败之地。

欢迎大家评论转发,也谢谢您阅读支持。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