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描写的是一轮硕大的圆月从海与天的交界处缓缓升起,如镜般光洁,诗人仿佛就在这轮圆月中,看到了日思夜想的家人的脸,不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们,是不是和诗人一样,也在望着这轮月亮呢?
是不是也跟诗人一样,将一腔思念之情寄托在明月上呢?在这一句中,诗人没有刻意的描写,一切都非常的自然,也没有用一些生僻字,反而是用最简单的字眼,毫不费力的就将一幅壮阔的画面勾勒出来,也让读者在吟诵这一句的时候,脑子里会自动跳出来画面,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都是这种看似平淡却暗藏“玄机”的诗词,也都是千古名句。
而第二句想要表达的是人之所以脆弱,是因为有能够挂念的人。诗人与亲人天各一方,漫漫长夜,怎么才能从思念的煎熬里走出来呢?所有的努力仿佛都是白费,诗人依然整晚整晚睡不着觉,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鸟啼,辗转反侧,脑子里依然是所爱之人的脸。
第三句是说诗人反正也已经睡不着觉了,不如熄掉蜡烛肆意观赏迷人的月色吧,在黑暗里,月亮的光辉越发显得明亮而清凉,于是竟起了出门观赏的念头,下床随便找了件衣服披上,出了门,天气转凉,青草上有微凉的露珠,再加上月光的凉,竟然让人无法忍受。这两句虽然是写诗人睡不着披衣起床观月的场景,但想起诗人为何睡不着觉呢?诗人的思念之情就好像忽然有了实体。
最后一句讲的是看着这满地的月光,月光那么美,但所念之人却不在身边,诗人也无法将这美好的月光采摘,寄给远方的家人,想通这一点,诗人就不再纠结了,反而回到房间开始睡觉,说不定在梦里还能与思念的人见一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