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白发生是虚写吗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1 09:57:47

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共4分)
在百年奋斗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凝聚在信仰的旗① 下,以恒心守初心、以生命赴使命,坚定信仰而不被任何困难压倒,坚守信仰而始终保持乐观、一往无前,勾勒出—呼百应、众志成城的千② 之力。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喷薄而出。回望过去血雨腥风的岁月,这样的力量,激励着“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勇毅前行。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báo xiě B.bó xuè C.báo xuè D.bó xiě
(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①帜 ②均 B.①织 ②钧 C.①帜 ②钧 D.①织 ②均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2分)
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 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这中间是一道 、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一面 ,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
A.大相径庭 屏障 花枝招展 寂寥 B.大相径庭 篱笆 草长莺飞 喧嚣
C.截然不同 屏障 草长莺飞 寂寥 D.截然不同 篱笆 花枝招展 喧嚣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也都是梦想的筑造者。如果说,“ ”阐明的是命运共同体逻辑,“ ”则揭示了发展进步的动力机制。正如国家*指出的,中国梦的实现,“ ”,因为“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个体梦想的实现,正是国家梦想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必备条件。
①大河没水小河干 ②小河有水大河满

③必须紧紧依靠人民 ④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①②③④

4、默写。(8分)
(1)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 , ”两句表达了戍边将士们虽思乡心切,但战事未平、功名未立、归家无期的复杂心理。
(2)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引用典故表达词人希望被朝廷重用的心愿的句子是“ , ?” 。
(3)《满江红》一词中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巾的句子是:“ !”
(4)《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说自己穿着破旧,与衣着华丽的同学在一起,丝毫不羡慕,其原因是:“ , 。”

5、名著中有很多与“火”有关的故事,仔细阅读下表,完成探究任务。(4分)

作品

相关情节

火与故事的关联

探究发现

《水浒传》

火烧草料场

通过对这几个经典片段的探究,发现小说中写“火”的共同作用是:③

《格列佛游记》

小人国皇宫失火

6、学校开展“走进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请认真阅读材料,并按要求完成相应任务。(共7分)
任务一:请你用一句话向同学们介绍下面文段的主要内容。(3分)
中华传统文化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几千年来,它一直在吸收外来、兼收并蓄中不断发展着。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我认为,“传承”分为“传”和“承”两个部分。“传”就是记录、保存、延续,对于传统文化,“传”就是将其尽可能地原样保存下去。“传”的实质,就是尽可能使它延长,尽可能使它符合原来的内容。“承”又是什么意思?我认为“承”就是继承、发扬,要把它发扬光大。要做到适应今天和未来的需要,也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才叫“承”。“承”的时候,要有所选择,要选择其中精华的、正确的、有用的部分进行发扬光大,糟粕部分自然是要摒弃的。
任务二:观察下面的图表,回答问题。(4分)
什么因素阻碍了你学习或传承传统文化

可怜白发生是虚写吗,(1)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图表反映的两点问题。(2分)
(2)针对(1)题反映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2分)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7-10题。(16分)
大美田园 王本道
①千百年来,“田园”这两个字,在国人的思想情感与文化积淀中有着特殊的意蕴。虽然自幼在城里长大,但自打脱离童稚后,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乘车驶离市区,眼前出现坦荡开阔的原野,宁静旷达的村落,袅袅升空的炊烟,我的心总会沉入一场迷离缥缈的梦境。对田园的眷恋,已经深入我的骨髓。
②今年入夏以来,我约了三两好友,利用休息日出离市区,每天踏着晨光,映着朝霞,在辽宁盘锦水乡徜徉。这里一马平川,坦荡如砥,河流交错如织。在稻田间的阡陌穿行,清风徐来,水波澹荡,周遭世界绿得无拘无束,飞扬洒脱,一缕缕甜丝丝的清香在微风吹拂下掠过鼻翼。那是正在生长的庄稼的芬芳,草木的芬芳,并夹带着泥土的芬芳,田园岁月的纯净与醇厚,是这些气息的混合。田水清清,粉蝶纷飞,阳光浑朴天真,稻秧恣意茁长。虽然还没有到水稻扬花的季节,但可以想象出一束束稻穗上那朵朵乳白色小花的淡雅,它在农民的心里有种淳朴的香甜。虽然是绿肥红瘦的盛夏,但是原野上却不乏有高低错落的野花,鲜红、橘红、粉红、淡紫、洁白,星星点点,缠缠绵绵,与天边稀疏的云朵连成了一片。身旁的沟渠里,田水在哗哗地流淌,时而有青蛙呱呱的叫声传来,这情景很容易让人想到以往在电影里或图画上看到的江南水乡:一位农人头戴斗笠,手牵一头水牛徐徐而行,稻田中倒映着老人和水牛移动的身影,姗姗可爱。据唐人《云仙杂记》记载:“渊明尝闻田水声,倚仗久听,叹曰:‘林稻已秀,翠色染人,时剖胸襟,一洗荆棘,此水过吾师丈人矣。’”耳听水流潺潺,满目翠色莹莹,令他身心顿爽。
③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有着深厚的田园情结。无论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都无异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一种理想生存方式的诗意表现。具有共同文化传统的人们都有共同的生存态度,即使离开故土,但其心灵深处依然有一种执拗的田园情结。人们如眷恋母亲一样地眷恋田园,不仅仅因为那是自己的家园,那里有自己的亲人,还因那里有着熟悉的青山秀水,有弥漫着庄稼成熟气味的田垄。田园承载着记忆,承载着乡愁,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之根,是血脉和心灵的安住之所。
④临近中午,我们走出水光潋滟、一碧万顷的田畴,进入一片芦荡之中。此时,天空焕发出这个季节惬意的火热和光辉。放眼四顾,稠密的芦苇,连绵在天地之间。走在芦荡的小径上,草吐葱茏,宛如青纱织成的帐幔;清风吹拂,芦秆摇曳,发出的沙沙声伴着潺潺的水声,合成一首美妙动听的乐曲。我们置身其中,只能看见头顶的一线蓝天。行进之中,芦荡深处不断“扑棱棱”地飞出一只只大鸟,朋友告诉我说,眼前飞起又旋即隐没的是白鹭,而那直翔云天的是芦鹰……“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诗人描绘田园风光的诗句真的是浮动着颜色呢!
⑤我暗忖,无论是陶渊明、孟浩然等古代的田园诗人,抑或是当今世界的后来人,憧憬田园之美历来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这是一种对拜物的、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生活态度的否定,对那种真正人性的、朴素的、自然的人生理想的呼唤。从这个意义上说,田园不仅可以“养目”,更可以“洗心”“养心”。
⑥正午过后,我们离开水乡。夏日的碧眼在嫣然的云朵间笑意盈盈,阳光在无垠的天地间迷离闪烁。此时,我心中长满了馥郁的鲜花,萋萋的芳草,浓密的庄稼……
(选自《天津日报》2020年8月11日,有改动)
7、下面是对本文思路的梳理,请你根据第②段和第④段,在方框中补上合适的内容。(2分)

可怜白发生是虚写吗,(2)

8、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词句。(6分)
(1)虽然是绿肥红瘦的盛夏,但是原野上却不乏有高低错落的野花。(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3分)
(2)走在芦荡的小径上,苇叶葱茏,宛如青纱织成的帐幔;清风吹拂,芦秆摇曳,发出的沙沙声伴着潺潺的水声,合成一支美妙动听的乐曲。(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的妙处)(3分)
9、散文朗读要有一定的技巧。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朗读设计(“·”表重读,“∨”表停顿,“→”表稍稍延长),请选出设计不恰当的一处,并说出理由。( )(3分)

可怜白发生是虚写吗,(3)

10、文中说,中国人心中始终有一种田园情结,田园可以“洗心“养心”。对此,你有何看法 请结合全文和你的生活体验谈一谈。(5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11-13题。(共12分)
文本一
①牛是农耕文明的标志,传统的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民生计离不开牛。牛年说牛,有一种亲近感。
②牛是我的乡愁记忆。晨起,祖孙三代牵牛荷犁而行,走在村口老树下的霞光里。赤脚挽裤腿,前后等距离,走路姿势一致,每天时辰一样。放牛娃倒骑牛背看书,有骑牛读汉书、穿林听秋声之趣,任你读到日落西山坳、晚霞红满天,牛儿会一声不吭、一步不乱地把你驮回家。夜归的牛或立或卧,不时嚼几口草,几分神定气静,几分闲情逸致。等到月光从天窗斜照进来,拂上了牛的眼睛,那粗重的鼻息声便伴着山林的涛声和潺潺水声,组成山村的催眠曲。
③牛是农家宝,是农民的命根子。棕绳穿鼻系柴扉,早晚有人问饥寒,半夜提灯去看栏,清晨起床添饲料,是牛主人每天的作业。把牛关在薄屋边,养在后院里,听着牛嚼草牛呼噜的声音,心里踏实而满足。庄户人家安居乐业得有头牛,就像今天城里人家得有辆车。
④牛是家乡的风景。春天的图画里少不了雨、离不开牛、缺不得迎春花。一犁春雨半亩洼,蓑衣斗笠半袖花,春风应时而至,春光烂漫无边,翠绿墨绿嫩绿鹅黄绿,梨花李花桃花栀子花,所有的草叶花蕊、溪流石泉都滴着青春的原汁。
⑤牛们完成了犁田的任务,雄赳赳地挺立在田埂,张望着插秧的风景。偶尔扬起黑粗脖子“哞”地一声,一定是声震深谷、气贯长虹。或者干脆卧倒静静地等,看你磨蹭到几点,天生一副好脾气。
⑥村里老人们对“牛脾气”有自己的理解。老牛拉车,慢条斯理有静气、有条不紊迈方步,不管是拉犁还是拖耙,或者拉石磙碾谷子,牛总是顺从地架上木头套,一趟又一趟,一圈又一圈,决不偷懒,从不厌倦,永不懈怠,这叫有耐性;垄里去、垄里回,去哪块田、回哪个栏,哪个坡上的草儿青、叶儿嫩,老牛识途门道清,这叫有悟性;牛一辈子脚踏实地、负重前行,泰山压顶不屈腿,蛮荒在前仍奋蹄,这叫有物性;牛老成持重,只埋头做事,不轻易发声。每天是两点一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世代如此,并无二心,这叫有定性。
⑦牛是人类的朋友。牛与人性灵相通,人与牛同甘共苦,人养牛、牛养人,人是牛的主人,也是牛的学生,跟牛学做事,向牛学做人。遍布广袤乡村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们既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⑧浓郁醇厚的乡村文化成风化人,把牛的元素、牛的精神融入了庄稼人的基因和血脉。我至今还以自己属牛而自豪、自省,这大约是“牛文化”的熏陶与传承吧。
(作者:刘汉俊。有删改)
文本二 趣读牛文化
①“牛是农家宝,有勤无牛白起早。”一句民谚,道出了牛在农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千百年来,勤勤恳恳、埋首耕耘的牛不仅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好帮手,其代表的牛文化和牛精神也深受人们赞赏。
:
②在古代,牛是古人祭祀的“至尊之物”,是农事生产不可或缺的角色。古人对牛既尊且爱,玉器、青铜器和陶瓷书画等文物中时常可以看到牛的身影。牛形器、牛形纹饰、牛首纹饰、牛角兽面纹和牛面具等形式多样、意涵丰富,大多数是礼器和兵器。般墟便曾出土一座商“亚长”牛牺尊,牛体态健壮、生动形象,意味着那时工匠对牛的特征已有精准把握。
文学“牛”:
③“牛本善、性温讷,行任重、志笃远。”在传统文化中,牛是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象征,有五谷丰登、平安祥和的寓意,代表着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正因如此,牛是古今文学作品中的“常客”。南北朝时期,“山中宰相”陶弘景自喻为牛,以“眼前流水自悠悠,歇卧偷闲恋绿畴”表明自己归隐山林的心迹;诗人陆游以“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等诗句表达了自己穷尽余生余力和子孙也要收复故土的坚定信念。

④从古至今,民间相传着很多与牛相关的民俗活动。古人以“鞭春牛”表示催耕迎春。相传“鞭春牛”的民俗起源于先秦,即通过鞭打“提醒”牛春天来了,新一年的农耕即将拉开帷幕。人们舍不得鞭打真牛,便用泥或纸制作假牛代替。今年立春,我国多地便以“鞭春牛”迎接春天的到来。“种田之人听我讲,吃饭不要把牛忘。”立春前后,民间还有“送春牛”的习俗,“春信”会拿着木刻版印的春牛图逐村逐户唱送,提醒人们勿忘耕牛之功,善待耕牛。
(摘编自“光明网”2021年2月6日,有删改)
1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牛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好帮手,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民生计离不开牛的参与。
B.文本一中的加点字“拂”写月光照在牛身上,牛闭上眼睛的情景,表现了乡村夜晚的安宁。
C.文本二通过列举陶弘景和陆游的诗句,论证了“牛”是古今文学作品中的常客。
D.文本一是从农民和牛的相处中凸显牛是农家宝,文本二是从文化上凸显牛是农家宝。
E.文本一借“牛”寄托作者的乡愁,文本二通过“牛文化”表达作者对“牛”的喜爱
12、请根据你对文本一和文本二内容的理解,结合给出的提示,将横线处缺少的标题补全。(4分)
文本一: 文本二:①

13、文本一和文本二都是在说牛,但是在叙述时各有侧重,为什么?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写作目的简要分析。(4分)

三、古诗文阅读(1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0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鱼,我所欲也 从民欲也 摇摇欲坠
B.死亦我所恶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深恶痛绝
C.故患有所不辟也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呼尔而与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人为善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6、文中孟子将“万钟”和“一箪食”“一豆羹”进行对比,有什么作用?(2分)
17、孟子认为君子应“勿失其本心”,那下面两则链接材料分别是从哪些层面来体现君子的品行的 ?请简要分析。(4分)

【链接材料一】
楚王问庄辛曰:“君子之富奈何 ”对曰:“君子之富,假贷人不德也,不责也;其食饮人不使也,不役也;亲戚爱之,众人喜之,不肖者事之;皆欲其寿乐而不伤于患,此君子之富也。”楚王曰:“善。”(节选自《说苑·贵德》,有删改)

【链接材料二】
初十日遂被逮。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①不听,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节选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有删改)
注;①君:指谭嗣同。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8-19题。(共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得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8、从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两方面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2分)
19、依据词的下阕内容,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体会词人思想感情的变化。(2分)

四、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经常听到有些人对自己,也对别人说:“现在晚了,这辈子算了。”也有的人常常这样安慰自己:如果十年前开始就好了,如果当年怎样怎样就好了。仿佛现在就不能够开始,他们总是不肯开始。许多本来能够达到的目标,就在“迟了,迟了”“晚了,晚了”“算了,算了”的惋惜声中付之东流。
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下面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作文。
任务一 请你以“迟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任务二 有时候我们觉得还早,却不知道已经迟了;有时候我们以为迟了,却不知道只要开始就不会迟。关于“早与迟”,你有怎样的理解 请写一篇议论文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600字左右。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1)B (2)C
2C
3D
4、(1)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2)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3)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4)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5)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①大火点燃了林冲反抗的怒火,与官场彻底决裂。②格列佛撒尿灭火,埋下祸患,遭到弹劾而离开; ③推动情节的发展,使故事情节更曲折。
6、(1)示例: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要在保存文化原样的基础上,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2)①约三分之一的人认为阻碍自己学习或传承传统文化的因素是外来文化冲击, 传统文化不能紧跟时代步伐。②少数人认为个人无时间阻碍了自己学习或传承传统文化。
(3)①针对“外来文化冲击, 传统文化不能紧跟时代步伐”这一阻碍因素, 可采用趣味比赛等鲜活有趣的形式去激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②针对“个人无时间”这一阻碍因素, 应合理安排个人时间, 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
7、(1)穿行田间, 欣赏美景(或:稻田景色,美丽怡人)
(2)进入芦荡, 感受美好(或:芦荡风光,生机勃勃)
8、(1)“绿肥”与“红瘦”形成对比(答成“引用”“借代”“形象化”均可)(1分), 写出了盛夏绿叶茂盛、花朵较少的季节特征, 衬托了后文作者看到各色野花的欣喜(2分)。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芦荡比作“帐幔”, 把声音比作“乐曲”(1分),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苇的茂盛稠密,发出的声音的美妙动听(1分), 表达了作者对芦荡风光的喜爱之情(1分)。
9C 因为“并夹带着泥土”的芬芳”这样的停顿,明显与“庄稼的芬芳,草木的芬芳”的朗读相违背。同样的句式,单单在这里停顿,明显会造成语句的破读。
10、示例:走进田园, 感受田园之美, 能使人摒弃拜物的、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生活态度, 追求真正人性的、朴素的、自然的人生理想和生存方式,净化人的心灵; 回归田园就是回到精神的家园, 回到血脉和心灵的安住之所, 使精神得到滋养(3分)。我也有这样的感受, 周末我来到乡村, 那里风清水静、禾秀蛙鸣, 我心中的烦闷一扫而光, 顿觉心旷神怡, 内心宁静(2分)。(结合全文内容对田园情结进行阐述3分, 结合个人生活体验进行阐述2分)
11、A E 根据文本一第①段“传统的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民生计离不开牛”可知, A项说法错误; 根据对文本二的内容分析可知, 文本二主要列举了“牛”在中国文化中的丰富含义, 并未直接表达作者对“牛”的喜爱, E项说法错误。
12、第④段描绘了一幅美好的乡村春景图, 景物丰富, 色彩明丽, 暗含了作者对家乡的怀恋,也为表现牛的形象起到了渲染和烘托作用。(意思对即可。)
13、示例 文本一: 家乡的牛
文本二: ①文物“牛” ②民俗“牛” (意思对即可。)
14B A项,前两个“欲“是“想要”,第三个“欲”是“将要”。B项,三个“恶”的意思都是“不喜欢,厌恶”。 C项,第一个“患”是“祸患”的意思,后两个”患”是“害怕,担心”的意思。D项,第一个“与”是“给予,给”的意思,第二个“与”通“欤”,语气词,第三个“与”是“赞助,赞许”的意思。故此题选B。

15、不辨别高官厚禄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的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16、“一箪食,一豆羹”虽然比“万钟”少得多,可是“弗得则死”,看来更为重要。这里作者又运用了对比论证法,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按财富的数量说,“万钟”自然是多的。但是,“万钟”决定的是“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一箪食,一豆羹”决定的却是生命,自然要比“万钟”更重要。然而,无论是“万钟”还是“一箪食,一豆羹”与“义”字比较起来都是次要的,于是,两次举例论证法的运用,从正反两个方面再次印证了“舍生取义”这一论点。
17、材料一是从个人层面来体现君子的品行: 德行美好而谦逊,不指使别人,不责怪别人,受亲戚好友欢迎,老幼皆看重。
材料二是从国家层面来体现君子的品行: 在国难面前,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甘于奉献,为国捐躯,心系国家命运。
参考译文

初十日就被逮捕。被捕的前一天,几位日本志士苦劝谭君到日本避难,谭君没有接受。再三再四的劝他,谭君说:“ 世界各国的变革,没有不经流血牺牲而成功的,现在中国还没听说因变法而流血牺牲的人,这就是中国不昌盛的原因。要有人流血牺牲的话,请从我谭嗣同做起。”他终于没有出走,因此最后遭了祸难。上升到国家层面,完美诠释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君子品行。
18、从视觉、听觉角度,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从侧面刻画了出征将士冲锋陷阵的英雄形象,表现作者渴望驰聘沙场,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
19、“醉里挑灯看剑”一句实写,自然过渡,追忆当年军旅生活,是虚写。结尾一句“可怜白发生”是实写,将梦境转回现实,虚实结合,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愤懑。
20、参考例文
迟到
面临上学还有五分钟,当闹钟大张旗鼓奏乐时,妈妈必定站在旁边,迷迷糊糊地看着妈妈一张一驰的嘴,我“砰”地坐了起来,抓了抓凌乱的头发,一个鲤鱼打挺跳下床奔向房外,当秒针“嘀嗒嘀嗒”地转动时,往后一看只有三分钟就八点了,我匆忙地打开水龙头,拿起杯子和牙刷哭着刷完了牙,洗脸的水溅了一地,“啊呀!”我的衣服湿了半边,今天又得编个什么理由来蒙混过关呢?
“爸爸,你还有五分钟就迟到了!”我淡淡地说道。爸爸紧张地说:“只有五分钟,都怪你不把我叫醒,”怎么能怪我,明明是你昨晚上看篮球比赛耽误时间,我如果没叫你,现在已经是八点过十分了。
他的脸上胡子只刮了一半,显得格外滑稽,脸上的泡沫只能用纸巾简单地擦擦,嘴里的泡沫也被清水一起喝进肚子里。
平时时间观念很强的妈妈,偶尔也会犯此错误。
睡得很沉的时候地震都震醒不了的我,今天提前醒了。我急忙推醒妈妈,但她还是在一片迷茫之中,还有五分钟就要迟到了,今天虽然是周六,但你要加班,妈妈听我说完瞬间像变了个人似的,两只眼睛到处寻找。我快速跳下床帮妈妈去拿衣服。她胡乱地扣上扣子,却发现扣错了,只能又解开重扣,平时精心打扮的妈妈居然脸都没洗,直接冲出家门,出去还没多久一声巨大的敲门声响起,打开门一看是妈妈,“我的手机没拿,快,快,快!”
“还有五分钟”紧绷了我们一家人的神经,奏响了我们昂扬向上,积极奋斗的旋律。
“还有五分钟”一题尽显一家子的生活面貌,同时又充满了欢愉。

相关链接

该卷中的阅读材料《牛文化》来自2021内蒙古包头巴彦淖尔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