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事君以忠原文,君为臣纲君不正原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1 10:25:37

《论语》泰伯篇第14章: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后代解释已经形成了定论:不在那个职位上,便不考虑那个职位的政务。

比如杨伯峻把这一章翻译为:孔子说:“不居于那个职位,便不考虑它的政务。”

钱穆翻译为:先生说:“不在此职位上,即不谋此职位上的事。”

李泽厚翻译为: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便不去谋划那相关的政务。”

从字面意思看,这样解释也没有多大问题,但如果考察孔子本人的实际情况,这样解释和孔子言行严重矛盾。因为孔子虽然没有官职,不在其位,但他时时言政,大谈政务,甚至时不时参与政事。

所以学者们的解释就是字面意思而已,或许不当,没有揭示出本章应该具有的深刻含义。

本章的关键词是“政”,学者们都解释为政务,其实此处“政”通“征”,赋税的意思,这里引申指待遇。并非政事,即非职位之事,而指职位之待遇。

所以,本章的意思应该是: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谋求那个职位的待遇。”

孔子虽然一生谋政不成,但他一直言政,甚至“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我们从《论语》中就可以看到他时时言政,如,“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等等。

在《颜渊》篇,孔子集中言政,如子贡问政、齐景公问政、子张问政、季康子问政,等等。同时从孔子一生经历可知,孔子时时谋政,一生为从政而奋斗、而奔波,以致为从政14年周游列国,并且“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甚至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孔子把孝悌也间接地推广为参政。“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这是典型的参与政务。由此可见,孔子虽然不在其位,但时时考虑政务,图谋政务,甚至参与政务。因此,说“不谋其政”为“不考虑政务”显然与事实不符,与孔子的言行矛盾。

待遇事实上是礼制的表现。孔子十分重视礼制区别及其待遇,如君、臣、士、庶民等,其职位不同,待遇有别。有人问孔子:“‘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这是孔子举例批评管仲不知礼的一段话。其原因就是管仲不在国君职位而用国君之待遇,因此不知礼。再比如,“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等等,都是批评不在其位而享用其待遇者,超越礼制而享受,都为乱礼。

所以,本章讲述的是职位和待遇之间的关系,事实上讲的是礼制,什么样的职位就应该享受什么样的待遇,不能享受超越自己职位的待遇。

古代是这样,现代也如此。正教授比副教授的工资高,就是因为职位不同待遇不同;处级干部比科级干部待遇高,还是因为职位不同其待遇不同。如果科级干部企图享受处级干部的待遇,就违反了规定。在孔子时代是乱礼,在现代社会就是违规。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