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角风谈大明王朝系列文章第176篇:
嘉靖四十五年,海瑞送走家人,准备好棺材,给嘉靖帝上了一道疏,这就是著名的《治安疏》。
海瑞这是死谏,目的也是为了代圣人言,可惜嘉靖帝最终没有*他。因为没有*他,也就证明皇上认可他说的话,而认可他说的话,就证明他说嘉靖帝是昏君说对了。如果嘉靖帝不承认是昏君的话,那么海瑞就不可能活下来。
所以,海瑞没死成,嘉靖帝留了骂名,同时海瑞也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他才感慨:
“求仁不能,取义不得,遗骂名于君父,博直名于己身,皇上不让我死,哪里还谈得上代圣人立言?”
可是,嘉靖帝会这么轻而易举承认自己是昏君吗,他又该怎么反击海瑞呢?
一、
海瑞没有死成,自己在那里掉眼泪,王用汲却异常高兴,根本就没仔细想海瑞这句话背后的意思,而是冲着牢门大喊一声:
“皇上圣明!”
这四个字还是相当讽刺的,前面也提到过,嘉靖帝不管*还是不*海瑞,他都会陷入两难境地,这会形成一个悖论,而且无解。
有点类似于《雍正王朝》中王掞朝堂之上直接喷康熙帝是“不教而诛”。如果治王掞的罪,那么就证明他说得对,康熙帝没有说服人家就治罪,确实是不教而诛。如果不治王掞的罪,也证明他说得对,等于康熙帝承认了自己是“不教而诛”。
所以,最后康熙帝气得差点失态,还是张廷玉提醒了一下,才下令让王掞回家活着。只要他死了,就治他儿子不孝,而如果他活着,那么王掞前面讲的备好了棺材就是一句空话,也就从侧面证明他说皇上是“不教而诛”也是一句空话。
而嘉靖帝也是一个相当聪明的帝王,他没*海瑞,在海瑞看来,就等于承认了自己是昏君。但是他又不想承认自己是昏君,也不想认可海瑞说的话是正确的。那么就注定,他跟海瑞之间,还会有一场交锋,而这场交锋才是全剧最精彩的地方。
所以,当黄锦去传旨的时候,圣旨上说的并不是皇上赦免的海瑞,而是天命赦免的海瑞:
“勾决罪官海瑞一名。着黄锦传旨,不许骑马,不许乘坐车轿,午时正步行至诏狱。若午时三刻旨意未能送达,是天命赦免海瑞。”
二、
这样就表明,嘉靖帝并不认可海瑞说自己是昏君,所以勾了他死刑。但上天认可海瑞《治安疏》中提到的问题,所以,天命让海瑞活。既然问题存在,那么下一步就是两者共同讨论这个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了。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普通人如此,帝王同样如此,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的嘉靖帝终于还是向徐阶发问:
“朕御极这么多年,这么多错处,平时你们怎么就没有一个人敢于奏谏?”
催问急了,徐阶也就说了实话,大体意思是,天下是一家,皇上是君父,大臣是媳妇,生民是子孙。媳妇能忍则忍,能瞒则瞒,实在瞒不下去了,宁可苦子孙,不能苦君父。
而嘉靖帝也说出来《治安疏》中的精髓:
“他谏的是,朕没有顾好这个家,没有做好这个君父。”
可是,现在想做,也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这是嘉靖帝第一次在徐阶面前吐露心境,但何尝不是对徐阶的又一次考验:
“徐阶,这几天朕一直在想,退了位,让裕王继位吧。”
徐阶自然是吓得跪倒在地,不敢再接着话茬讲下去……
嘉靖帝本身也是一个矛盾体,有心改革吏治,却年岁已老,重病缠身。有心传位给裕王,又担心自己被架空,毕竟放弃权力,对他来说,比放弃生命都痛苦。
三、
徐阶还是相当聪明的,他不认可海瑞的行为,但认可海瑞说的话:
“陛下天质英断,睿识绝人……百废俱举,皆在陛下一振作间而已。”
也就是说,徐阶不认可嘉靖帝是昏君的说法,只是因为他现在生病了,只要病养好了,回宫视朝,必然可以大明中兴。
徐阶就代表百官,也就是说,百官不认可嘉靖帝是昏君,这跟赦免不赦免海瑞无关。
而随后就是世子进献祥瑞,他是怎么说的呢?
“那个海瑞却说汉文帝和皇爷爷的坏话,上天便降下了这只神龟,就是要让他们明白,海瑞的话说得不对!”
世子代表皇室,也就是说皇室也不认可嘉靖帝是昏君这个说法,这也跟赦免不赦免海瑞无关,但世子愿意用赏赐换来释放海瑞。
统一了其他人的口径,下面只剩下海瑞了,嘉靖帝必须向海瑞证明,自己真的不是昏君,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海瑞被带进了精舍,正中间坐着裕王、嘉靖帝、世子,三个人犹如一个笔架。嘉靖帝问海瑞,坐在你面前的到底是什么?海瑞回答:
“回陛下,臣眼里看见的不是笔架,而是我大明江山的一个‘山’字!”
嘉靖帝一生都喜欢跟群臣玩文字游戏,群臣往往都按照他的思路在猜谜,这一次遇到了不按套路出牌的海瑞,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他必须在这次谜面游戏中,把海瑞圈进去,让他输的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