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清黄河水浊全文,出淤泥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全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1 10:55:43

四、

由于海瑞直接驳斥了嘉靖帝跟世子关于笔架的比喻,让裕王惊恐万分,直接训斥海瑞:

“江山也是可以分开来说的吗?读书不通,仅凭一个直字管什么用?”

于是海瑞说出了自己的解释,也表明了,他对大明朝期望是什么样的:

“皇上、王爷、世子就是我大明江山的山,群臣和百姓才是我大明江山的江。”

这其实就涉及到海瑞《治安疏》中的话了,天下不是嘉靖帝一个人的天下,不能把群臣和百姓玩弄于股掌之中。大明朝最理想的治理方式是君臣共治,嘉靖帝一个人是无法治理这么大的江山的。

但嘉靖帝很快拿一首刘禹锡的诗驳斥了海瑞: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是郎意,水流无限是侬愁。”

意思就是说,江水拍山而去,山留在这里不动,但江水拍了山就流走了,根本就没有停留,又哪来的共同管理江山?

海瑞马上就意识到自己这个比喻不够恰当:

“臣的比方是不甚恰当!”

嘉靖帝马上乘胜追击:

“朕问你,既然为君的是山,你说的这些圣君贤主,哪一座山还在?”

海瑞继续嘴硬:

“在史册中,在人心中!”

海瑞这么说,显然还是认为嘉靖帝是昏君,但嘉靖帝并没有生气,因为他就要憋大招了。

长江水清黄河水浊全文,出淤泥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全文(5)

五、

由此,全剧中最经典的一段话说了出来:

“古人称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在流,黄河也在流。古谚云:‘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省两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这个海瑞不懂这个道理,在奏折里劝朕只用长江而废黄河,朕其可乎?反之,黄河一旦泛滥,便需治理,这便是朕为什么罢黜严嵩、*严世蕃的道理。再反之,长江一旦泛滥,朕也要治理,这便是朕为什么罢黜杨廷和、夏言,*杨继盛沈炼等人的道理。”

这就是嘉靖帝治理国家,维护平衡的终极手册,有一句话在剧中出现过很多次,那就是: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同样的道理,这段话也适用于官员,可以引申为“官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嘉靖帝跟吕芳谈论的“媳妇公婆论”也罢,自己下的“罪在朕躬”的罪己诏也罢,抄没严党财产的问罪也罢。这不过是展现给世人看的,展现给史官记录的,展现给后代人去猜测的,至于帝王到底想表达什么,这需要你自己猜。

有人理解成,这句话中的长江指清流,黄河则指严党,也印证开篇嘉靖帝讲的“云在青天水在瓶”。有些人是云,有些人是水,所站的角度不同,所做的事情也不同,所以也就没有忠臣和奸臣之分。

其实这只是最浅的一种理解,在海瑞的眼中,真正的黄河是嘉靖帝,真正的长江是指海瑞,要知道这部剧的名字就是《嘉靖和海瑞》。

嘉靖帝已经是惊涛拍岸,即将决堤,而海瑞却一时语塞,变作了涓涓细流。长江、黄河本就无法评价好坏,他俩本就该共同维护江山,实现共治。

长江水清黄河水浊全文,出淤泥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全文(6)

嘉靖帝此番语录有几个目的:

一是驳斥海瑞,治理国家并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是非白即黑,如果按照海瑞的《治安疏》所讲,一味打倒某一派,另一派必然就会泛滥。

二是表明自己并不是昏君,想坐稳江山,就必须把自己的个人喜好扔一边,如果不这样制衡,一旦泛滥,哪还有自己说话的份?

三则是向裕王传授治国理念,裕王一味偏袒清流,以后也会被他们制约。而你面前的这个海瑞,就是黄河,就是大明朝的一把利剑,以后平衡关系会用到的。

最终,海瑞无言以对,也可以理解成编剧不让他有言相对,不然,尺度就控制不住了。

裕王有没有学到嘉靖帝的精髓,我想是没有的,不然海瑞也不会一直不被重用。世子有没有学到嘉靖帝的精髓呢?也是没有学到,跟群臣怄气,更是几十年不上朝,最终大明朝支离破碎。再到后来的朱木匠,黄河泛滥后,长江再泛滥,终于到崇祯帝,干了黄河,干长江,但江终于是没过了山,随后整个江山都丢了。

随后,海瑞再次被押回了诏狱,而世子却哭着对嘉靖帝讲,皇爷爷为什么说话不算数,明明答应我要放了海瑞的?

长江水清黄河水浊全文,出淤泥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全文(7)

是啊,他为什么要忽悠一个小孩子呢?

我们下回再讲!

我叫杨角风,更多精彩请关注!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