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飘零我自狂,犹如野鹤游四方。"这是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的名句,是苏轼被贬黄州后所写的一首词,也是他一生颠沛流离、历经坎坷的写照。
这首词以豪迈奔放的气势,抒发了诗人对仕途坎坷,人生多难的愤懑之情,同时也表达出词人虽遭贬谪,但依然保持乐观旷达的心态和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情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历来为人传诵。
全篇仅四十六字,却写得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既写出诗人的政治遭遇和内心感受,又描绘了他在逆境中仍然豁达潇洒的精神世界,读来令人感慨万千。下面我们便来具体品读一下。
首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此句化用李白《把酒问月》之诗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借月亮抒发怀才不遇,渴望得到明君重用的情感。
然而,现实与理想之间总是存在差距,苏轼因反对新法而被贬至偏远的黄州,这时的他正处在人生的低谷。此时此刻,一轮残月高挂树梢,周围一片寂静。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唯有梧桐树上的那轮圆月依旧散发着清辉。
本应沉浸在甜蜜的梦乡里,可苏轼心中却满是忧愁。他想:天色将晚,月光也即将隐去,只有稀疏的梧桐树叶,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如此冷清的夜晚,又有谁能看见一位孤独的身影呢?
一个"独"字道尽了孤独,一个"缥缈"更凸显出了内心的悲凉。是啊!在这寂寞的夜里,诗人独自徘徊,仿佛一只孤单无助的小鸟,无依无靠。
第二联,承第一联之意。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第三联由实入虚,进一步烘托诗人的孤独感。这一联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先实写,描写了诗人伫立江边,遥望远方。只见江水滔滔,波涛汹涌,一叶孤舟随风摇曳,缓缓地驶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