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琵琶作胡语,千载琵琶作胡语原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1 14:20:28

不过昭君的故事固然感人,但忧国忧民的杜甫却并不只是感慨她的伟大。在他看来,昭君的一生是悲剧的。

诗的第一句是由所见之景从而引出昭君村,第二句便写到了昭君本人,“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这里是借用了南朝江淹《恨赋》里的话:“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

清人朱瀚《杜诗解意》说:“‘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但是,有读者只看上句的紫台和朔漠,自然就会想到离别汉宫、远嫁匈奴的昭君在万里之外,在异国殊俗的环境中,一辈子所过的生活。

而下句写昭君死葬塞外,诗人用青冢、黄昏这两个最简单而现成的词汇,具有大巧若拙的艺术匠心。在日常的语言里,黄昏两字都是指时间,而在这里,它更主要是指空间了,它指的是那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它是那样地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这句诗就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

千载琵琶作胡语,千载琵琶作胡语原文(5)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紧接着的两句,更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画图句承前第三句,环佩句承前第四句。画图句是说,由于汉元帝的昏庸,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省识,是略识之意。说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实际上就是根本不识昭君,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环佩句是写她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

南宋词人姜夔在他的咏梅名作《疏影》里曾经把杜甫这句诗从形象上进一步丰富提高:“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这里写昭君想念的是江南江北,而不是长安的汉宫,特别动人。月夜归来的昭君幽灵,经过提炼,化身成为芬芳缟素的梅花,想象更是幽美。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作为诗的结尾,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据汉代刘熙的《释名》说:“琵琶,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琵,引手却曰琶。”琵琶本是从胡人传入中国的乐器,经常弹奏的是胡音胡调的塞外之曲,后来许多人同情昭君,又写了《昭君怨》、《王明君》等琵琶乐曲,于是琵琶和昭君在诗歌里就密切难分了。

千载琵琶作胡语,千载琵琶作胡语原文(6)

所以这一首《咏怀古迹·其三》,写的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乡土,怀念故土的怨恨忧思,不过作者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

杜甫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像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他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

千载琵琶作胡语,千载琵琶作胡语原文(7)

当然往事已矣,王昭君留给世人最多的,仍是其爱国精神,和一生为和平所做的贡献。在今天,昭君村每年都会举办隆重的庆典与活动,纪念这位数千年前的传奇女子,慕名而来的旅客们,也都希望在这片昭君故土上,寻得一丝佳人的余芳。

千载琵琶作胡语,千载琵琶作胡语原文(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