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白居易的望月有感,白居易《望月有感》讲解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1 15:05:24

这一年,历史上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为宣武(治所在今河南开封)军叛乱,二为彰义(治所在今河南汝南县)节度使吴少诚叛乱,这一年是799年,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叛军的铁蹄和平叛的兵马无情的踏过了山河田园,无数的百姓流离失所,遍野饥荒。此时,正值青年的白居易身处战乱之地安徽宿州(符离),经历了骨肉亲人天涯分离,目睹百姓的无尽苦难,他写下了这首《望月有感》。

赏析白居易的望月有感,白居易《望月有感》讲解(1)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望月有感》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诗题下方的序其实原本是这首诗的诗题,因其中将成诗的背景、原因及目的,因此可以将其当做序来看。

赏析白居易的望月有感,白居易《望月有感》讲解(2)

吊影分为千里雁

自从河南(今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和山东、安徽、江苏的部分地区)战乱事起,关内(今陕西大部分地区和宁夏、甘肃、内蒙的部分地区)因漕运被阻而饥荒四起,自此兄弟离散,天各一方。因望月心下感伤,所以成诗以寄托情思,想将此诗寄予浮梁的大哥、於潜的七哥、乌江的十五哥,符离及下邽的弟弟妹妹们看。这是诗题之意,全家离乱,遍是凄惶。

战争带给无数百姓深重的苦难,包括出身基层官宦之家的白居易的家族。适逢灾难之年,祖上产业也在灾难中离散一空,兄弟也在羁旅之途天各一方。田园庄稼经战乱浩劫已是一片荒芜,家人骨肉分离在避乱的途中。这是首联和颔联的诗意,比之白居易一贯通俗的诗风更为浅显易懂,其中战乱带给百姓的深重苦难,经白居易亲历描写,其中的凄凉景象更为深重惨烈。

赏析白居易的望月有感,白居易《望月有感》讲解(3)

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此恨散作九秋蓬”是整首诗的经典之句,骨肉分离,就像那远去千里的孤雁,形单影只,背井离乡四散漂泊就像那深秋中的蓬草,随风飞散,无所根依。铁蹄下的百姓没有选择,只为了活命只能无从选择的漂泊避难,致使离家纷飞,受尽漂泊离恨之苦。“千里孤雁”和“九秋草蓬”的孤寂凄凉、无所依傍和对命运的无从抗争,都是战争中受累的百姓最为契合的写照。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背后是江河昏沉惨淡,百姓命如草芥的残酷社会现实。

在诗的最后,白居易望着当空明月,其悲更深,望月思乡古来本是人之常情,他不禁垂泪,遥想离散五处的兄弟妹妹,只有将思念伤怀寄托给一轮皓月,希望四散的亲人们也会对月共叙乡愁。尾联中的“五处”正对应了诗题中的浮梁、於潜、乌江、符离及下邽五处,还有哪种对分离之苦的描写,是比亲身经历亲人如此的离散各地而不得相见更为让人思之断肠呢?

赏析白居易的望月有感,白居易《望月有感》讲解(4)

共看明月应垂泪

这首《望月有感》典型的表现出了白居易一贯最为提倡的写实通俗的诗风,没有曲折回转,也没有高超绝伦的艺术技法,但正是平实的语言将当时的社会现状,和战争带给百姓们的深重灾难生动深刻地表达了出来。

在这首诗写实抒情的情感表达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白乐天如何履行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在对黑暗苦难的揭示中,和对当时社会民情的同情呐喊中,我似乎重新看到了白乐天那兼济苍生的胸怀抱负,这也确实是他前期兼济天下时的忧怀写照。那么在他后期独善其身的思想占其人生主导思想的上风的时候,他应该也曾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回想自己意气风发、心系苍生的少年之期,应该也会感慨良多罢。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