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繁衍生息的诗句,形容子孙旺盛的诗句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2 01:06:27

读诗之二:

《诗经·周南·苤苡》:子孙繁衍之歌

【按】近有空闲读些诗经的篇目,偶有所思,且以记录,虽多谬误,仅供批判。

诗经中的国风均为采集先秦时代西周至春秋时期自各国各地的民歌歌辞。它所记载反映的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和社会风俗,所歌所唱的是当时百姓的所思所念、所爱所恨、所言所行。国风中的诗歌,必须立足于先秦时代百姓的立场,从民歌歌辞的角度,结合诗歌的文本本义,结合先秦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情感、行为,才能得到正确的分析和解读。至于后世结合不同情况的引申、引用、拓展,既可能立足于其本义,也可能会有较大的扩展甚至曲解。但无论如何它不能取代诗歌的本义本旨。

读诗之二:

《诗经·周南·苤苡》:子孙繁衍之歌

《诗经·周南·芣苡》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十五国风《周南》中的一首。是先秦时代西周至春秋时期流传于周南地区(成周之南,即今天洛阳南部的中原地区)的一首民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奇数句不变,偶数句只动一字,而且分别是一个活动连续动作分解中的一个。三章回旋往复,反覆唱叹,形成视觉意象与听觉效果的交汇。从表面上看,其所歌唱的是劳动的过程,但其内在的思想又是对子孙繁衍的期许。其文本如下:

诗经·周南·芣苡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关于此诗的主旨,汉代《毛诗序》的观点是“乐有子”。其云:"《芣苡》,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之所以这样说,是由诗中的芣苡看出来的,毛诗把“苤苡”解读为“车前子”。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则引《山海经》《逸周书·王会解》皆云“芣苡……食之宜子”,《草木疏》亦有“其子治妇人生难”之说进行论证。

宋代朱熹《诗集传》认为此诗是“事相乐”。其言:"化行俗美,家室和平,妇人无事,相与采此芣苡,而赋其事以相乐也。采之未详何用,或曰其子治难产。"也就是说,这是妇女无事结伴采苤苡并歌其乐。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暗示这就是劳动欢歌。其言到:"夫佳诗不必尽皆征实, 自鸣天籁,一片好音,尤足令人低回无限。若实而按之,兴会索然矣。读者试平心静气,涵泳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清代王鸿绪等《钦定诗经传说汇纂》引:"此诗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读之自见意思。今人余冠英《诗经选》更直接表明:"这篇似是妇女采芣苡子时所唱的歌。开始是泛言往取,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可以从这历程见出来。"

此外 还有其他多种说法,如所谓"伤夫有恶疾"说、"室家乐完聚"说、"喻求贤才"说、"童儿斗草嬉戏"说 以及歌颂夏禹说 等等。这些更多是穿凿附会,离诗歌文本和本义太远。

那么,《周南·苤苡》到底是乐有子还是事相乐呢?是劳动之歌还是祈子之歌呢?

从文本本义表面上看,这就是一首劳动之歌,是采摘苤苡时所歌,或歌采摘苤苡之乐。但背后恐怕没有这么简单。其背后包含的很可能是女子对子孙繁衍的期许。

因此,我们应按陈子展《诗三百解题》所言来读诗品诗::这是从无甚意思处玩味出意思来,可说善会诗意。

理解本诗主题主旨的首要关键是对“芣苡”的解释,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延伸含义。

对苤苡的解释,目前主要有两种。其一,认为苤苡是车前草或车前子。

车前草又名车轮草等,可以入药亦可食用。相传先秦时期人们认为此草或草籽有治疗作用,一是“宜怀任(妊)”即可以疗治不孕,二是此草可以疗治麻风一类的恶疾。现在中医以此草入药,是认为它有清热明目和止咳的功能,草籽据说可治高血压。即便在先秦时代,人们相信车前草是可以治疗不孕或麻风病,但既然不孕或者家里人生了麻风,都是极苦恼甚至痛苦的事情,不可能会有妇女结伴又兴高采烈地一边采车前一边唱着歌的事,因为这不符合人之常情。车前草可以食用,也主要是春天采摘其幼苗或嫩叶。但这在中原地区并不普遍,特别是车前的叶子味道并不怎么好,人们即便食用也是为了辅助治疗一些诸如感冒咳嗽之类病症。再说,采摘车前的果实和幼苗与嫩叶肯定不在一个时节。如果把诗歌中的苤苡理解为车前,那么,究竟是什么时节、是采叶子呢或是车前籽呢?而且,车前籽的果粒非常非常微小,诗歌中所使用的动作根本是难以完成的。所以,将本诗中的苤苡解释为车前既不合逻辑,又不合道理的、更不合实际的。

形容人繁衍生息的诗句,形容子孙旺盛的诗句(1)

车前草

形容人繁衍生息的诗句,形容子孙旺盛的诗句(2)

其二,是将芣苡理解为薏苡,即苡米,又名薏米,苡米既是药用作物又是粮食作物。作为药用植物,在我国古代医学上就有"治筋骨拘挛,不可屈伸,久风湿痹,下气"(《本经》)和"苡米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祛湿。煎服利水,治热淋;苡仁根捣汁和酒服,治黄疽有效"(《本草纲目》)的记载。苡米的主要用途为食用。苡米栽培历史源远流长。古人也的确把它与生子联系起来。西汉刘向在《王会解》有言:“康民以桴苡,苡者,其实如李,食之宜子。”东汉王充《论衡》中有"禹母吞薏苡而生禹,故夏姓田姒"说法。之所以把苡米与生子、与子孙繁衍联系起来,恐怕与苡米的形态结构的较大关系。如下图,其一个个颗粒,及采收前果实串联的状态,这不正如子女的接续吗?再加上苡米的作为粮食作物很早就广泛种植,女子参加苡米的采摘顺理成章。

形容人繁衍生息的诗句,形容子孙旺盛的诗句(3)

苡米

形容人繁衍生息的诗句,形容子孙旺盛的诗句(4)

苡仁

结合《周南苤苡》产生和流传的的历史时代和和字面文本本义,把苤苡理解为苡米才更为合理。我们可以想象女子采集芣苡,边唱边采,边采边唱,同时表达自己对于多子多福的期许,这才符合本诗作为民歌民谣特点和精神。

闻一多先生在其《诗经通义》中认为,“芣苡”与“胚胎”古音相近,古人根据一种类似律的魔法观念,认为食芣苡即能受胎生子。以此证明《毛诗序》“乐有子”说。窃以为理由有点牵强。

诗歌中“采采苤苡”中的“采采”,也是理解《周南苤苡》的重点。对于采采,过去有两种解释:一是表示动作的“采”的连用,意即“采了又采”或“采呀采呀”;二是解释为盛多、鲜明的样子。如果“采采”解释成“采了又采”,后面还有“薄言采之”,这样的重复显然是不合逻辑的,而且国风中的诗篇虽然是民歌,但均是成人之歌,理解成“采了又采”或“采呀采呀”,就把《苤苡》解读成了一首儿歌,显然也是不符合风诗体裁特点的。而且,诗经中除了使用表示事物发出的声音的叠字成词外,没有将表示动作的字叠字成词的例子。在诗经国风中多处使用“采”字。诗经中有十七篇用到采字,其中,采采连用的有四篇:《周南卷耳》“采采卷耳”、《周南苤苡》“采采苤苡”、《曹风.蜉蝣》“采采衣服”和《秦风蒹葭》“蒹葭采采”。它们所表达的意义应该是相同的,结合起来看,其所使用的“采采”都应当作盛多、鲜明、事物状态好来解释。这样解释在文本逻辑上才是合理的。那么,”采“有没有盛多、鲜明、事物状态好的含义呢?从甲骨文”采“的字形来看,采,从手、从木,上结有果实.字象手摘果实之形.罗振玉解释:“想取果于木之形.”本义是摘果实.《说文》:“采,捋取也.从木从爪.”。也就是说,采的最初的本义是采摘果实。引伸出了采集、采取、采纳以及采邑等意义。采也是彩的本字。彩字在先秦时期是没有的,出现在汉魏之后,表示多种不同的、丰富的颜色。采为什么能够成为彩的本字呢?很可能是因为古人采摘果实本身应包含着从众多的果实、不同颜色的果实中选择其中较好的、鲜亮的、成熟的的进行采摘。因此,采才会经引伸、借用,表示出盛多、鲜明、长得好等意义。今天我们使用的词汇文采、风采等,都有“多、盛、美、好”的含义。采采连用更突出眼前的事物多、盛、美、好和吸引人。“采采苤苡”就是果实累累的苤苡,苤苡不仅已经成熟,而且果实结得多、长得漂亮,很是吸引人。

形容人繁衍生息的诗句,形容子孙旺盛的诗句(5)

甲骨文的采字1

形容人繁衍生息的诗句,形容子孙旺盛的诗句(6)

甲骨文的采字2

诗歌中每章的偶数句,都是重复而歌如"薄言采之"的句子,只是更换了表示动作的字。一般解释“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但是,除个别表示慨叹抒情的语气词外,诗经中的语助词以单字为主,而且往往也是有意义的,包括表示强调、指代、慨叹等,只有个别是为了弥补句式不足。如果解释为无意义的语助词,不仅不符合诗经组词成句的特点,而且前句与后句意义完全相同,属于单调的重复,也使本诗失去了其应有的意涵、意境。还是高亨注:"薄急急忙忙。言读为焉或然。"相对 更合理一些。薄,“林木相迫不可入曰薄。”,薄也引伸为迫近、逼近。"窃意味,这里的薄言并非是无意义的助词,而是表示主人公情态的形容词。是主人公看到满地成熟、子粒成熟、非常吸引人的苤苡果实,急急忙忙的采摘,顾不上说话的样子。因为事急顾不上说话,这是人们正常的行为表现。诗歌中的主人公也不是一群女子,而是女子一人。王粲《从军诗》:"尽日处大朝,日暮薄言归。"中的“薄言”与此同义。因此,本诗中的薄言,解释为急迫、急急忙忙,急迫而顾不上说话才是合理的。

诗篇在重章叠调中,变化地使用了采、有、掇、捋、袺、襭六个表示不同动作的动词,这六个动作是主人公采收苤苡的完整过程的动作分解。“采”即采摘,表示将苤苡果实穗子采摘下来。“有”即持有,表示将采摘下来的苤苡果穗拿在手中。“掇”即双手拿,表示拿在手中的苤苡穗用双手拿起来。“捋”即捋下,表示将苤苡穗上的果实捋下。“袺”,《说文》:执衽也。即把芣苡的籽粒兜入腹前衽中。“襭”,《玉篇》袵也,以衣袵扱物也,《尔雅·释器》扱袵谓之襭,《注》扱衣上袵於带。即将苤苡籽粒置入襟怀以衽中兜之并敛衽紧系于衣带,使不致于掉落。由上分析可知歌中的主人公在采摘苤苡时,不仅兴奋喜悦,又生怕旁人抢先,非常认真熟练,而且是小心翼翼的。

如果仅仅到此,此诗选编到诗经周南里面就没有太多的教化意义。因为这样的劳动对于日常百姓来说,再正常不过了。实际上,从苤苡作为薏米来说,无论是其形态或是功能,都与女子生子,与多子多福具有天然的联系,会使人产生自然的联想。这样看来,诗篇所表现的,并不是单纯的采摘芣苡的劳作场景,它也包含着主人公某种祈求生子、多子的愿望。也正因为如此,采摘苤苡劳动中的女子,才会在劳作过程中那么小心谨慎,那么虔诚,还边劳作边轻声歌唱。这也正是周南百姓在周公治理下和乐生活的反映。

所以,这首诗即是一篇劳动之歌,也是“乐有子”的祈愿之歌,表达“乐有子”的诗篇。

品读《诗经》,因时代变迁或资料考据原因,总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必须从诗歌的时代、体裁的特点出发,既可以看到义理之内涵,也可以品味情感之韵味。对于国风中的诗歌,更要坚持从民歌的角度,站在百姓的立场去分析和体味。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