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会意字: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就叫会意。
也即是说,会意的造字能力强,通过不同形体钩连组合,能够表达多种意义,而象形字和指事字就不具备这个特点。在汉字数量上,会意字是最多的,《说文解字》收录有1000多个。
“夯”字由上“大”下“力”二字构成,正符合会意字的特点。当然,前面提到“您”字,由上下左右三部分构成,也是会意字。
如果将“夯”拆解成“大”和“力”,这两个字都为象形字。“大”字的甲骨文像有手有脚的人。仔细看,如同张开双臂双腿、顶天立地的成年人。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和秦小篆的“大”字写法,显然一脉相承。
在古代,“大”用来指人的体格强。在冷兵器时代,有体格优势的人,相对能力也较突出。因此,古代具有特殊本领如能够医治和安邦者,被称为“大(dài)夫”。而天赋异禀之人,在史*载中常有一些“大”的异象。
“大”字的另一种篆体写法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大意是说秦王高鼻梁、细长眼、胸骨突出。《宋书》中说吴王孙权“方颐大口”,这方脸大嘴巴显然异于常人。
秦始皇像
还有,《三国志》中刘备“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以致后来《三国演义》讲他“两耳垂肩,双手过膝”。更有意思的是,有网友据此打趣,赵云长坂坡单骑救主,刘备掷阿斗于地,其实不用担心,因为刘备胳膊长,跟搁地上没什么区别,根本不会摔坏儿子。
再者,“力”与“手”同源,本意是强壮有劲的手臂。在没有现代工具助力的情况下,古人的手臂由于进行大量日常劳动而强壮有劲,造字者遂以强壮有劲的手臂代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