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家,曹操、刘备、孙权为了夺得天下明争暗斗了大半辈子,谁能想到,最后的赢家却是司马懿。
有人说,他野心勃勃早有预谋;也有人说,他是“藏器”的高手,光而不耀,静水流深。司马懿享年七十三岁,从东汉末年到三足鼎立再到司马代曹,终结了三国乱世,可以说他是“真正的狠人”,司马懿一生浓缩为2句话,读懂一句足以改变一生,助你成为人中龙凤!
藏住本事出身名门的司马懿,是个文武全才。因为父亲司马防曾经举荐过曹操,加上司马懿善于谋略,所以后来曹操将他招入麾下。可当时司马懿认为汉朝的前途并不明朗,考虑到自己日后的命运,他不愿辅佐曹操,甚至上演了一出“装病七年”的历史戏码,他谎称自己有风痹症,曹操不信,派人前去试探,司马懿躺在床上装出不能动弹的模样。
但曹操生性多疑,所以司马懿不得不继续装病,就这样整整持续七年,这才骗过了曹操的怀疑。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司马懿非同常人的忍耐能力,同时在这七年里,司马懿在隐藏自我的同时也在提升实力,为的是有朝一日能够伺机而动。
在三国里还有一位很有智谋的人,叫杨修,但是杨修却因为太过聪明而葬送了性命,有人说他是死于“话太多”、聪明反被聪明误,像杨修这样过于表现自己、急功近利,往往会招来祸端,沉着忍耐才是智者所为。
职场如战场,充满竞争与危险,有人初来乍到便急于表现自己,渴望得到领导的赏识和信任,这样的人,就很像杨修。其实一个人哪怕有十分的实力,也要隐藏三分,因为人都有嫉妒心理,尤其难以容忍自己身边的竞争者比自己优秀。俗话说“枪打出出头鸟”,适当的收敛和隐忍,往往能帮我们挡住不少明枪暗箭。
有些人总喜欢到处吹嘘自己的本事,恨不得让天下人知道,但其实一个人越是炫耀什么,就越容易失去什么,正如古人所说:“直木先伐,甘井先竭”!这世间最难以琢磨的莫过人心,最难懂的也是人心。懂得隐匿自身,谦虚谨慎,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智慧。聪明才智是一把双刃剑,可以让人成功,也可让人失败。真正有本事的人,懂得韬光养晦、不轻易显山露水,要像司马懿那样、藏得住自己的本事。
藏住锋芒魏明帝去世之后,年仅八岁的曹芳继位,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一同辅佐少主。但曹爽仗着自己掌握着兵权,行事张扬,经常打压排挤司马懿。司马懿再次韬光养晦,不但抱病不出,还不让子弟入仕,使曹爽逐渐放下戒备,但他也趁机暗地培植自己的实力。
司马懿是受遗诏所托,与曹爽共执朝政,要是换成其他人,面对曹爽的排挤,一定少不了要来一番你争我斗,但司马懿却处处避让,将锋芒藏起,对于一个成大事者来说,忍一时,又如何呢?
其实不论我们在生活还是工作当中,几乎都会遇到这种喜欢“挑事儿”的人,很多人忍受不了就会与对方针锋相对甚至明争暗斗,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这时候,我们就必须学学司马懿,藏住自己的锋芒,但是,这并不代表认输,而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五丈原之战,诸葛亮带领蜀军远道而来,他知道此战不可久拖,于是想要速战速决。司马懿却任凭蜀军挑衅,选择紧闭营门。于是诸葛亮给司马懿送去女人的衣服,以此羞辱司马懿:像个女人一样。但司马懿仍旧闭门不出,还将他诸葛亮送来的衣服穿在身上,他选择笑纳诸葛亮的这份“礼物”。最终这场战役,司马懿大获全胜,除掉了自己人生中的劲敌。
这世上,有太多人急功近利,倾其所有也要拿到眼前的那点名和利,因此锋芒毕露想要快速达成自己的目的。古人告诫我们“高处不胜寒”,不懂藏锋的人,即使在短时间内爬到了高处,也会摔得很惨。
很喜欢《沉思录》中的一句话,说:言谈不可杂乱,做事不可焦躁,灵魂不可不安,日子才能平稳无忧。要知道,不逞口舌之快,就可避免无妄之灾。任何时候,保持谦逊总没有错,真正成大事的人,身处这个复杂的社会,一定要学会藏住锋芒。
智者懂得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比起宁可我负天下人的曹操,比起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司马懿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智慧。“小不忍则乱大谋”,能忍常人不能忍之事方能成大事。《菜根谭》说:“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
格局越大的人越懂藏拙,内心越强大的人,越善于隐藏自己,要想在复杂的竞争中赢得胜利,最好让别人忽视自己,将自己隐匿于暗处,观察对方的一举一动,掌握他的动向,然后伺机而动。生活永远充满变故,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有人曾问:“什么能力很重要,但大多数人却都不具备?”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条回答说:“遇事能迅速恢复平静的能力。”
遇事不慌乱,稳住阵脚,见招拆招,如司马懿对战诸葛亮那般沉着冷静,以不变应万变。藏住本事与锋芒,或许会让我们看起来很平庸,实则大智若愚。反倒是那些激进、急于求成的人,看似积极,实则鲁莽。
夸大炫耀自己的本事,不仅暴露底牌,还会置自己与危险的旋涡;所以深藏不露是一种卓越的智慧,司马懿以自己的“藏之道”笑到最后,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你或许不齿于司马懿的人品道德,但他的成功经历,却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记住,真正有本事的人,从来不怕大器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