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写法步骤,材料作文怎么写例子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3 00:18:40

 材料作文的写作

知识精讲

一、什么是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的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和图画材料。命题形式丰富多样,有提供材料,又提供文题的;有只提供材料,要求考生自拟文题的;有提供一段材料,要求完成一篇或几篇(一般是一篇大作文,一篇或两篇小作文)作文的;也有提供几篇(或几幅图画)材料,要求完成一篇作文的。材料作文有明确的限制性,有效避免了一些考生背范文的现象,同时又能从多个角度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所以成为高考作文中常采用的命题形式。

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有什么区别呢?从形式上看,话题作文也是广义的材料作文。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命题都提供材料,而且材料的内容和形式也没有区别:既可以是情境,也可以是言论或图画、图表,甚至还可以是实物、数字;既可以是一则,也可以是多则。

如果把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分开来说,那就是指狭义的材料作文了。它们的区别有两点:①从材料在整个命题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特定观点的载体。前者的材料只是为了引出一个话题来,至于就这个话题说什么话,定出什么中心,原材料对此并没有直接的限制。而后者的材料却是写作内容和立意的依据,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②从写作的角度来看,话题作文关键是必须围绕话题,材料作文关键是紧扣材料。

二、材料作文的写作思路

材料作文就是要求从所给的材料中概括出观点,在写作时要围绕材料展开议论。材料作文的写作一般有这样的思路:①概述与中心论点相关的材料内容,力求所取内容与中心论点紧密相关,语言精炼。②提出中心论点或议论的范围。③回评材料或引述事实、理论论据证明论点。回评就是根据概述的材料进行分析,明确如何得出这个观点或为什么会得出某个观点。引述论证就是对论点进行事实或理论的证明。④联系现实,展示写作此文的现实针对性,提出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策略,使写作的目的性、针对性突现出来。⑤收束全文,重提材料。

三、材料作文写作立意

高考中常见的议论文写作是材料议论文,很少有命题作文。审题是材料议论文写作的关键。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并不在立意上给考生造成太多的障碍,但是立意除了“准”以外,还有一个“新颖”的问题,“言他人所未言,写他人所未写”才是写作出新的关键。

材料议论文的写作要充分利用好所给的材料,首先要读懂材料,然后以此为基础,根据写作要求去构思。

1.多角度立意。有许多材料要求学生“自选角度”进行写作,这种类型的材料往往在内容上牵涉到较多方面,审题时要多方进行分析、思考,为文章写作确定一个最佳角度。如《战国策》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赵人售马三天而不得,于是他请来了伯乐,让伯乐绕马三圈,回望三次。结果马以十倍的价钱被出售。这个故事中的赵人、伯乐都是可以思考的角度,从伯乐的角度,是“名人效应”;从赵人的角度,是“懂得变通”。

2.求同立意。这种方法往往适用于多则材料或一个含有相同因素的单则材料。比如:

(1)有人问球王贝利,最喜欢的进球是哪一个,“是下一个。”他这样回答。

(2)有人问著名导演谢晋,最喜欢的电影是哪一部,他答“下一部”。

这两则材料涉及到的都是名人,成就了一番自己的事业,他们的共同点是永远有追求,没有功成身退。这是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围绕这一话题,我们就可以拟定一个议论的中心:人生,永无止境的奋斗舞台。

3.求异立意。适用于多则材料,通过寻找材料间的不同点确定议论中心。

4.抓关键词立意。在材料中,有的语词十分重要,是理解语句的关键所在,要善于把这些语词挑选出来,进行思考。如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多办一所学校,就可少建一座监狱。”“学校”意味着教育、知识,“监狱”意味着犯罪。从这两个关键语词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教育是改变愚昧、无知的最有效手段。

四、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寓言类材料作文,是材料作文中的难点。它往往以一篇童话、一则寓言故事、一首寓言诗、一幅讽刺漫画的形式出现,看似浅显、生动、幽默,却含蓄、深刻,具有感染力。要把握这种隐蔽性、暗示性,揭示材料的寓意,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才能快速解开材料立意之谜;必须明确材料暗示的目标性、引导性,才能阐明材料的微言大义。

一般的材料作文,寓意比较显豁。寓言类材料作文,寓意的隐蔽性是可以用比喻来揭示的。而漫画作文则先要将画面转化为文字,再由文字的比喻义来揭示事物的真善美。

总之,要写出有质量的作文,必须训练思维质量,尤其要训练对寓言类材料立意的把握,用比喻的方法提示寓言,看清题目,圈点关键字、词、句,反复推敲,只有这样,才能胸有成竹,应付自如。

五、材料作文写作的注意点

写材料作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读懂材料。材料作文的“材料”除了有文字材料外,还有其他形式,如漫画、图表、数字等,这些材料是命题载体,读懂材料,就为写作打好了基础。

2.要明确要求。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有时在材料之前,有时在材料之后,是写作的限制性条件。这些要求,大致是文体要求、篇幅要求、拟题要求等,只有明确了这些要求,写作时才不会开“无轨电车”。

3.要写出新意。写材料作文,要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也就是要在“新”字上下功夫。在角度的选择、文章的立意、表现方法的运用、篇章的布局上力求免俗。

例文选讲

(一)材料

一位年轻人问一位智者:我为什么这么累?任何一件小事总让我心绪不宁,耿耿于怀?智者没有直接回答,他把一张纸交给年轻人,并且对年轻人说:“请你举着它。”

年轻人举起这张纸,一分钟过去了,智者问:感觉怎么样?

年轻人回答说:没有什么,轻松。

三十分钟过去了,智者又问:感觉怎么样?

年轻人说:臂有点酸。

一个小时过去了,智者又问:感觉怎么样?

年轻人说:我的手和臂都麻了。

智者说:你把纸放下吧,放下后感觉怎么样?

年轻人说:太轻松了。

智者说:生活中的许多事也是这样,你现在明白了吗?

阅读上面这则故事,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例文:

放下心头的“白纸”

问曰:“如何能让我的生活更轻松?”答曰:“放下一张白纸。”

很多人会认为以上纯属无稽之谈:生活是多大的事啊,怎么可以与一张白纸相提并论?起先我也这样认为,直到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某人问一智者:“为何我活得那么累?”于是智者让他举一张白纸一小时。待他放下白纸后,感到无比轻松,也明白了生活之道。细细品味,方明白生活真是如此。

常听同学说,日子过得太累了,生活里的麻烦事太多了,似乎这副千钧重担快要压垮每一个人。但仔细想想,我们肩头感到的千斤重担,不过由一张张“白纸”组成,放下一张,生活中的烦人事也许就会少掉一件:忘记某个同学面对你时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一个复杂的眼神,或是他背地里说的一句你不爱听的话,也许这根本就是你的臆断和误解,你就可以化解一场争吵,多出一个朋友;忘记上次月考中一个小小的叉,其实那只是一时的疏忽,这样你就可以放松心情,轻松地迎接下一次考试,从而不必整天忧心忡忡;忘记评“三好”时的不如愿,想想自己的不足,坦然地向你的朋友祝贺,无需每天耿耿于怀……忘掉每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扔掉每一张白纸,再看我们的明天,不一样天高云淡、风和日丽吗?

深入地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问题的原因所在。在那个故事里,试想一张白纸能有多沉重?那个人所耗体力,恐怕大部分是支撑自己的手臂。那同学的一个眼神,那试卷上的一个小小失误,那评三好时的不如愿,事情本身在生活的天平上只如一粒尘埃,无法破坏它的平衡;我们之所以为此失去了方向,只在于我们记住了他们。一个黑点在人们的头脑里都会被无限放大,何况一件小事?为了一句无心的话,我们不断想象,附会上我们自己臆断的情感,添加进我们自己的调料,于是我们陷入猜疑与矛盾的怪圈,这时候,我们只能怪自己太过“执著”,无怪乎我们的心太累了。

曾经在一次数学竞赛中马失前蹄,之后连续几天心烦意乱,生怕自己的失误会成为老师、同学的笑话。如今回想起来,发现那不过是幼稚之极的想法,我得到的只是鼓励和谅解。由此可见,今天我们心里的十字架,大多来自这种幼稚的想法。若是当初就扔掉那张白纸,不让它在我们的心里逐渐变厚、变沉、变重,或许生活真的轻松许多。

放下一张白纸,就扔掉了我们心头一块沉重的石头,卸下石头的那颗心啊,就会洋溢着浓浓的诗意,而有一颗诗意盎然的心,才能创造灿烂的生活。

【评析】 这篇习作,作者先用设问句开篇,引起读者的思考兴趣,然后概引故事,从而引出对生活中“白纸”本体的列举。作者从白纸的特点出发,在列举时突出一个“小”字,同时揭示忘却让我们心烦的小事对我们更好生活的意义。接着,作者笔锋一转,重点分析生活中“白纸”成为我们负担的原因,并且现身说法强调放下“白纸”的好处,最后呼吁人们放下生活中的“白纸”,轻松创造崭新生活。这篇议论文采用层层推进的方法,语言沉着老练,说理娓娓道来,既有比喻论证,也有举例论证,尤其是起承转合有条不紊,是一篇思路清晰,说理深刻的议论文。

(二)材料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这样的感慨:“唉,真是没空看书啊!”

节假日,在上海的书城,人山人海,人们把看书、逛书城作为一种时尚的消遣。地上坐着的是人,书架旁倚靠的是人,楼梯两侧站立着的还是人。

今年春节申城的书籍销售量惊人地上升,特别是以往是教辅类书籍遥遥挂帅,而今年则是以文化类书籍一路领跑。

根据以上的材料,请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性文章。

例文:

人生最重要的约会

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蕴涵着无尽的智慧,奔腾着弄潮的畅想,书海无涯。人生无书,则如干涸江流,如枯裂田亩,黯然失色。人生不可无书。

书,使人拓宽视野。

“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林语堂如是说。翻开黄仁宇的历史著作《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眼前豁然一亮。面对悠悠中国史,原来还有这样的问题值得探讨,原来看待问题还可以用这样的思路——面前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窗户。历来被视为彻底的亡国昏君的杨广,在关于其《隋炀帝》一文中,得到了更客观的分析。我看见他华美文笔,看见他胸襟不凡;见其少为元帅平定江南;亦见其最终逃避现实,众叛亲离。拍案叫绝的,不仅是黄仁宇对于历史人物进行思想性格心理分析,更是其开阔的“大中国历史”的视野。将隋视为第二帝国的开端,关注其以自耕农为社会模式兴起,关注其以管理中层虚弱架构衰弱。书,愈读愈感到眼界的开阔与内心的充实,愈读愈感到需要思考与解答的愈多。

书,教人修养身心。

一页心香,掩卷沉思,读书让心灵得到涵养,读书让头脑得到点拨,读书让眼神更为坚定。读诸子百家,明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明白“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读孙犁“诗体小说”,心弦为荷花淀的村民,为阜平山地的农民而震动。那朴实的善良、生活的希望、艰辛的幸福的强烈感染沁人心脾。读海明威《老人与海》,那人性的坚毅与执著给心以勇气。大师们的作品在我们心灵扎根,诗人们的佳句在我们血管中运行。

书,为人指明前程。

当人生山穷水尽疑无路,翻开书常能见柳暗花明又一村。书中,听先哲语重心长,与智者促膝而谈。读爱因斯坦《我的信仰》,铭记“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真、善和美”。每每在黑夜中回想起这句话,烟涛微茫的前方仿佛又清晰了几分。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书,启发蒙昧,拓宽视野,驱赶黑暗。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读书,应是人生最重要的约会。

孤寂时,与伏尔泰一同体会“当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仿佛觉得我们找到一个朋友;当再读这本书时,仿佛又与老友重逢”。忏悔时,与雨果共同感受“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情况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融化”。迷茫时,与培根共同探讨“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与书相约,生命无限充实;与书相约,社会百家争鸣;与书相约,人类勇往直前。

【评析】 这是一篇非常规范的议论性文章。“人生不可无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文章以层进式的结构框架,论述了书籍对人类的重要意义,由浅入深,富有深意。文章运用了大量的论据资料,既富有新鲜性,又富有时代感。语言流畅,整句的使用自然舒畅,增添了文章的色彩。读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三)材料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请根据上面这则寓言,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字数不少于800字。

例文:

换“汤”更要换“药”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只枭向鸠抱怨说,乡人们都讨厌它的叫声难听,因此想要搬到东边去住。但是鸠劝它说:你如果改变了叫声,到哪儿都受欢迎;如果不改变,就是搬到东边去仍遭人厌恶。简言之,枭做的是一件“换汤不换药”的蠢事,没能解决问题的本质,忙活了半天也是徒劳。

“药要换”。汤药因为“药”才千差万别,若只把汤换了,那得到的仍只会是原来的那剂,不会有丝毫的异质。这就好比人换了件衣裳,可其实人并没有变,不会因为变了服饰而改头换面,脱胎换骨。那我们要变的是什么呢?是核心,是本质。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抱怨说,自己如何勤国爱民,河内遇水旱天灾,就把河内的人迁到河东,再征收河东的粮食赈灾,但即使如此,人口也没有增加,国力也没有强盛。于是孟子一针见血地指出,梁惠王是见物于形,不见于理,没有施以“仁政”,表面上的一些举措不会给魏国带来福音。孟子是要把原来的那剂“君道霸业”的药换成博民于怀的“仁政”之药,使这剂汤药真正地发挥功效。再举个吃药片的例子:人们伤风发热却并不急着吃退热片,这是为何?因为人们要留待观察,找出真正的病因,防微杜渐,防患大疾。这就叫“治标治本”,与“换汤换药”正是哲理相通的。

“汤也要换”。“换药”固然是至要的,但倘若不把“汤”换掉,原来的药味儿已渗入于汤,再加上新药,岂不是成了一锅“大杂烩”?就拿开头那个寓言来说,那只枭就算美化了声音,但它在原来乡人们印象里的粗哑之声是先入为主,根深蒂固的,不东徙仍不会受欢迎。不过两者较相言之,“换药”才是根本。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浮华心躁,又“杂”又“忙”,难免会出现一些“换汤不换药”的可笑之事:“甲A”成了“中超”,中国足球的颓势也不见逆转;“蓝领”们不满意收入,频繁跳槽,却没有看出这是“没有墨水”惹的祸……在这种情形下,我们要静下心来,整个社会要静下心来,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问题的根本,“换汤更要换药”!

【评析】 作者深刻地理解了这篇寓言的真意,一般人读到这则寓言,往往想到变换环境不如完善自我这一点,而作者注意到了两个方面,即环境和自身。全文通篇设喻,用“汤”、“药”作比,形象而生动,喻证法的使用使全文通俗易懂而又富有哲理。结尾部分的联系实际更是要言不烦,在款款议论中发人深省。如果“汤也要换”这一段能有事例引证,议论效果将更为明显。

写作能力训练

根据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文章。

1.有个洋人要做西服,他拿西服样子给中国裁缝,几天后新西服做好了。洋人一看,中国裁缝仿造得惟妙惟肖。但翻到后面,突然发现挖去一块,又补了一块。洋人感到奇怪,问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裁缝说:“我是完全照你的样式做的呀!”洋人听了恍然大悟,原来旧西服后面有个补丁。

提示:材料的要点是照搬“补丁”,那个裁缝的技艺高超,仿造得惟妙惟肖,但他一味模仿,不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果适得其反,把事情办糟,由此可得出观点:不可机械地模仿别人。

2.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小儿科主任医师陈新民出国参加第三届小儿心脏病国际学术会议。他的论文获奖了,来自五十四个国家的千余名专家、教授在会场等待他作学术报告,陈新民发现会议前厅悬挂的各国国旗中,竟没有五星红旗。他当即向举办单位严肃提出:“请先挂上五星红旗,我才进会场作报告!”大会秘书处在赔礼道歉后,马上挂起了中国国旗,陈新民满怀激情地在五星红旗下留了影,才举步进入会场。

提示: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国旗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我们要时时处处维护祖国的尊严,让国旗永远飘扬在我们心中。因此,本文的观点应是:要时时处处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

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读书使人避恶,读书使人向善;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上面是关于读书的几则名言,相信你也有类似的感受。请你选择读过的一本好书(或一本杂志、一张报纸、一篇文章),谈谈你的心得体会和受到的教益。

提示:这是多则材料写作,首先要领会四句名言的用意,然后找到它们共同的主题,即读书有益。作文时,因为“要求”中说明四句名言只是“提示”,不是必须使用的材料,所以,可选用一两句名言而不必全部包容。

4.南北朝人甄彬,少时家贫。一次,他拿了一些苎麻到当铺作抵押借钱。不久还了钱赎回苎麻。回家后,他发现苎麻中夹进了5两黄金,就用手帕包好,赶紧送回当铺。原来,这是当铺主人藏在其中而后又忘了。主人很感激,取一半感谢他,甄彬坚决不受,遂传为美谈。

唐人崔枢,应进士试时与一商人同住。商人患病,崔照料甚周。后商人死,临死时一定要赠崔枢价值连城的宝珠一颗。崔不愿收又无奈,就悄悄将这颗宝珠放到棺中,给商人做了陪葬。不久,商人之妻寻夫而来,见夫死珠失,乃告发崔枢。官府拿他审问,他如实回答。官府不相信有这样的好人,开棺查验,宝珠果在其中,也传为美谈。

提示:这两则故事虽然是发生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物身上,但两者之间有相同点:不取不义之财。这是我国传统伦理中可贵的信条,也是君子节操所在。

5.1978年,四川省白内障专科医院自主研制成功“中国眼球”,这是一项震惊世界的眼科技术,但由于发明者和有关部门缺乏知识产权意识,一直没有申请专利,知识产权没有得到保护。发明者在报刊上发表论文详尽描述“人工眼球”的特征、化学结构和分子式。1986年,美国STAAR公司的同类产品问世,化学结构和分子式与我们的相同,之后的十几年,公司靠它赢得数十亿元的利润,现在该产品返销我国,每片售价2 000多元。同样,我国的制豆腐技术、宣纸生产技术、英雄牌钢笔笔尖制造技术都被日本人利用,为他们创造了惊人的利润。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提示:在市场经济中,不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利益,那就是为他人作嫁衣。融入世界经济潮流关键在于把我们的思维首先融入其中,可以从转变观念的角度讲,也可以从既要保护别人也要保护自己的角度讲,一切按规则办事。

6.谭盾是一个喜欢拉琴的年轻人,可是他刚到美国时,却必须到街头拉小提琴卖艺赚钱。很幸运地,谭盾和一位认识的黑人琴手一起争到一个最能赚钱的好地盘——商业银行的门口。过了一段日子,谭盾赚到不少卖艺钱之后,就和黑人琴手道别……

十年后,谭盾有一次路过那家商业银行,发现昔日老友——黑人琴手仍然在那“最赚钱的地盘”拉琴。当黑人琴手看见谭盾突然出现时,很高兴地说道:“兄弟啊,你现在在哪里拉琴啊?”谭盾说了一个很有名的音乐厅名字,但黑人琴手反问道:“那家音乐厅的门前也是个好地盘,也很好赚钱吗?”他哪里知道,十年后的谭盾已经是一位国际知名的音乐家。

我们会不会也和黑人琴手一样,一直死守着“最赚钱的地盘”而不放,甚至还沾沾自喜、洋洋得意?我们的才华、我们的潜力、我们的前程,会不会因死守着“最赚钱的地盘”而白白地断送掉?

结合你自身的经历,谈谈你的看法或由此引出的感触。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提示:人必须懂得及时抽身,离开那看似赚钱却不再进步的地方;人必须鼓起勇气,不断学习,再去攀登生命的最高峰,不断追求更新、更高的目标,超越自我。

7.历史上,伯夷守节,隐身采薇,饿死首阳;屈原怀沙,行吟泽畔,投身汨罗;更有“季布无二诺,侯赢重一言”的佳话流传。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当代作家贾平凹对王维《山居秋暝》诗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境界甚为推崇,他说:“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更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

要保有精神的明月清泉,须要守护心灵的空间。在实用主义盛行,价值观多元的今天,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8.法国科学家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试验。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着前面的毛毛虫走。法伯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并在距花盆周围6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最喜欢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不停地坚持团团转,一连走了七天七夜,终因饥饿和精疲力竭而死去。

法伯在实验笔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在这么多毛毛虫中,其实只要有一只稍与众不同,大胆尝试,走出圈子,便能立刻避免死亡的命运。

现实生活也是这样。无论是研究学问还是管理企业,有人总是跟着前人,亦步亦趋;有人大胆尝试,开拓进取。思维方式不同,结果也就不同。请自定立意,自选体裁,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9.唐诗曰:“一叶落知天下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叶飘落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10.澳大利亚考驾驶执照,有关交通法规的书上,第一条就是交通部长给初学驾驶的人的忠告:“学习交通规则的本质是懂得和别人分享道路。”

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对“分享”进行过思考呢?有没有关于“分享”的经历、感受?请把你的思考与感受写下来,题目自拟。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