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粮者亦食翻译,亡身不真非役人也翻译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3 02:13:34

无粮者亦食翻译,亡身不真非役人也翻译(1)

【原文】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译文】 斋戒以净心,盛装以正仪容,动容周旋皆合乎礼,用以修身;屏绝谗邪,远离声色,轻贱财利而以德为贵,用以劝进贤者;同姓之亲,给予其高贵的爵位和优厚的俸禄,与其好恶一致,用以劝勉九族亲睦;属官众多,足任使令,用以崇敬大臣;忠诚守信者养以重禄,用以劝勉士;役民以时,减轻赋税,使民力不竭,民财不匮,用以劝勉百姓;每日省视,每月考较,使口粮与付出的劳动相称,用以劝勉百工;送往则达之以旌节,迎来则备之以财物、馆舍、饮食,嘉美有德行的人,怜悯才能低下者,用以劝勉四夷之民;延续绝祀的世族,分封灭亡之国,征伐平治诸侯内乱,扶持危弱,适时接受诸侯朝觐纳贡,燕赐丰厚而纳受微薄,用以怀服诸侯。治理天下国家有九条通行的准则,用以施行这些准则的方法,都是本于心诚。

【注释】

① 总说

孔颖达《礼记注疏》:“此一节说行‘九经’之法。”

清·李光地《中庸章段》:“上言修身之要在智仁勇,而此复以威仪动作言者,亦就为政而临莅者言之也。”“修身,则志气清明,不迩声色,不殖货利,而可以尊贤。尊贤,则知人作哲,官不及私,禄不丰昵,而可以亲亲。自此以下,皆有相因之势焉,详玩可知。”

《孔子家语》:“孔子曰:‘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教之慈睦,而民贵有亲;教以敬,而民贵用命。民既孝于亲,又顺以听命,措诸天下无所不可。’”

② 齐明盛服

宋·卫湜《礼记集说》:霅川倪氏曰:“‘齐明’者,齐洁其心则明矣。服,外饬也。修身而曰‘盛服’,何哉?盖服其服者,必有君子之容,未有服黻冕而心不敬者。所谓外内交相养也。前言修身以道,言其修之者必以道。未言其所以修也。此曰‘齐明盛服,非礼不动’,言所以修其道者,自此而始也。”严陵方氏曰:“心不为欲恶所贰,德不为情伪所蔽,此之谓‘齐明’。”

③ 非礼不动

明·王樵《尚书日记·仲虺之诰》(卷七):“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自大君身上做出来与人看,而使之视以为则也。建中之道,在于以义制事,以礼制心。事有是非可否,一断以义,则事得其宜。心者,视听言动之主也。一于礼而非礼不动,则心得其正。心得其正,乃能制事之宜。事得其宜,则行无不慊于心。所谓内外合德而中道始立也。

宋·袁甫《蒙斋中庸讲义》(卷三):“(《中庸》)曰:‘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孟子曰:‘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夫论君子之德,必观其动者,何哉?人心之动,最于动容而见也。《易》曰:‘几者动之微。’‘微’之一字,厥旨深矣。起居出入,动之微也;歩趋坐立,动之微也;俛伏拜兴,动之微也;交际酬酢,动之微也。人心本寂然不动,而感物则不能不动。其动也,常于几微而验之。凡显设于宗庙朝廷之上者,即其积习于居处燕闲之时者也。发见于大宾大客之前者,即其伏藏于屋漏暗室之内者也。故《诗》之美刺,每于容貌之间觇人之得失,而左氏所载,凡祸福休咎,亦每于是占焉。岂非一动之顷,皆其中心之所形见而吉凶悔吝之生乎动者,有非偶然之故耶?动非一端,而皆归于礼。以礼而动,则威仪容止无往而不合于道;不以礼而动,则进退周旋,无适不违乎理。礼者,天理之自然,毫厘不可加损者也。颜子问仁之目,夫子告之以非礼勿动,而《大壮》之象亦曰‘君子以非礼勿履’。履必以礼,而后为壮。动必以礼,而后为仁。礼之切于修身盖若此。”

④ 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

宋·卫湜《礼记集说》:严陵方氏曰:“‘谗’足以乱人之聪,‘色’足以蔽人之明。‘去谗远色’,则所听者贤言,所见者贤行。‘贤’所以资禄,‘德’所以制爵。‘贱货’,则所以养贤之禄厚矣;‘贵德’,则所以命贤之爵优矣。若是,则足以尊贤而劝之也。”

⑤ 尊其位,重其禄

清·康熙《日讲四书解义》(卷二):“同姓之亲,惟恩义衰薄,所以怨望易起,是必尊其位而使之贵,重其禄而使之富,好与同好,恶与同恶,而不至于拂逆其情,如是则诸父兄弟自然感悦,乃所以劝亲亲也。”

《书·旅獒》:“王乃昭徳之致于异姓之邦,无替厥服。分宝玉于伯叔之国,时庸展亲。人不易物,惟徳其物。”

清·康熙《日讲书经解义》(卷七):“召公曰:王者于方物之献,岂有意于自私哉?总由慎徳所致,乃以此昭示天下,颁赐于异姓诸侯,使知率土输诚,而藩屏王室,无废其服事之职。方物中有宝玉,则分赐同姓诸侯,使知世守重器,而笃念本支,益厚其亲亲之情。盖公天下来王之物,以发天下尊王之心也。由是诸侯受赐者,不敢轻易其物,但视为服食器用之需,皆惟以徳视物,而异姓感昭徳之服远,同姓感昭徳之隆恩,罔不祗承一王之徳,永无斁矣。召公言外,又见獒之为物,非可颁赐以公天下,是一物之受,虽微而开四方进奉之门,所累于君徳者无穷,故不徒慎之一身而示天下诸侯以共慎,使皆知昭徳塞违之义,则可以制治保邦也。”

⑥ 官盛任使

郑玄《注》:“大臣皆有属官所任使,不亲小事也。”

朱熹《章句》:“谓官属众盛,足任使令也。盖大臣不当亲细事,故所以优之者如此。”

清·康熙《日讲四书解义》:“腹心大臣,若使亲理细事,非惟体统有亏,抑恐职务多旷,必须广置官属,足任指使之劳,如此则为大臣者得以坐论从容,留意于社稷之长计矣。”

清·李光地《中庸章段》:“敬大臣独以‘官盛任使’言者,盖使之无所不统以重其权,不亲微细以崇其体,且使之得以专心职要而责其效也。”

⑦ 忠信重禄

郑玄《注》:“有忠信者,重其禄也。”

⑧ 时使薄敛

宋·卫湜《礼记集说》:严陵方氏曰:“使之时,则民力不竭。敛之薄,则民财不匮。爱养之至,则父母之于子,亦不过若是而已。故百姓所以劝。百姓劝,则庶民无不劝矣。”

清·康熙《日讲四书解义》:“民为邦本,苟使之不时则民力竭,敛之太重则民财匮。是必农务既毕役以公,旬三日之制,藏富于民,遵守什一而税之经,则百姓财力有余,无不欢欣爱戴,视之如父母,乃所以劝百姓也。”

⑨ 日省月试,既禀称事

郑玄《注》:“‘既’读为‘饩’,‘饩廪’,稍食也。”孔颖达《疏》:“既廪,谓饮食、粮廪也。言在上每日省视百工功程,每月试其所作之事,又饮食粮廪,称当其事,功多则廪厚,功小则饩薄,是‘所以劝百工也’。”

清·康熙《日讲四书解义》:“百工技艺,勤惰不一,若功薄而赏厚,劳重而报轻,则相率而为偷惰矣。是必日加省视,月加考较,务使饩廪之赐与工作相称,如此则勤者益勤,而惰者亦皆劝于勤矣,乃所以劝百工也。”

⑩ 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

《周礼·夏官》:“怀方氏,掌来远方之民,致方贡,致远物而送迎之,达之以节,治其委积、馆舍、饮食。”明·柯尚迁《周礼全经释原》(卷十):“远方之民,四夷之民也。谕德延誉以来之,非诱而致之也。送迎之,送往迎来,以为之礼也。达之以节,达民以旌节,达贡物以玺节也。治其委积,所以备其用也。治其馆舍,所以安其居也。治其饮食,所以顺其嗜好也。达之以节,使无留难。治其委积、馆舍、饮食,使有所资,赖此所以怀之也。刘氏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是怀万方以成蓼萧之化者,圣王之事也。远人既来,则怀方氏掌其送迎道路之给,而开之以道德仁义之化,悦之以圣人中和礼乐之方,陈之以位天地和阴阳之本,感之以致神祗遂生育之义,使之心怀而诚服,踊跃于内向而不知其已也。”

朱熹《章句》:“往则为之授节以送之,来则丰其委积以迎之。”

清·康熙《日讲四书解义》:“于其往时,则授之旌节以送之,使关津之间不至阻滞;于其来时,则丰其委积以迎之,使道路之际有所资给。若其愿留者,有善则嘉美之而因能授之以任,不能则矜恕之而无强其所不欲。如此则恩义欵接,宾至如归,乃所以柔远人也。”

11 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

孔颖达《礼记注疏》:“诸侯国内有乱则治讨之,危弱则扶持之。”

宋·卫湜《礼记集说》:温陵陈氏(知柔)曰:“古之为天下者,赖诸侯以治之,比之建万国、亲诸侯,是其意也。然有畿内之诸侯,畿内属乎天子,自畿之外环视天下,皆诸侯也。故诸侯能怀之,则天下畏之。舜于类帝之后,即行巡狩之礼,人以为舜之警动诸侯,而不知舜之巡狩,所以慰安之也。武王《时迈》之诗,亦此意也。然必继绝举废者,盖诸侯世有其国,而不至于废绝者也。殷能革夏之天下,而不能革夏之诸侯。周能革殷之天下,而不能革殷之诸侯。故其废绝者,亦从而继之举之。”

清·康熙《日讲四书解义》:“六服群辟,有子孙绝嗣者,访求支庶,使得继其本宗;有失国播迁者,锡以茅土,使得复其爵秩。乱者治之,使上下相安;危者持之,使大小相恤。”

12 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

朱熹《章句》:“朝,谓诸侯见于天子。聘,谓诸侯使大夫来献。王制‘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厚往薄来,谓燕赐厚而纳贡薄。”

清·康熙《日讲四书解义》:“比年而大夫小聘,三年而卿大聘,五年而君一朝,不疏不数,各有其时,恐其力之难继也。且其朝聘之时,朝廷之燕赐,则厚而礼节有加;群后之贡献,则薄而方物有常,恐其财之困绌也。如此则诸侯皆将竭忠王室,归命恐后,乃所以怀诸侯也。”

13 所以行之者一也

宋·卫湜《礼记集说》:严陵喻氏(仲可)曰:“盖经虽有九,所以行乎九经者,未尝九也,亦本乎一心而已。自古圣相传之要,曰‘惟精惟一’,曰‘咸有一德’,曰‘无贰尔心’,无非存养至一之本也。此心惟一,则九者各得其序。经有九心,亦从而九焉,则颠倒错乱,而失其所以为常道矣。散于九而归于一,其示人君以心法之要,岂不深切矣哉?”

【解读】本段文字是孔子回答哀公所问如何施行“九经”。

“忠信重禄”,宋儒吕大临解作“待之以忠信,养之以重禄,此士所以愿立乎其朝矣”,这个解释为朱熹所继承,后世影响较广。本篇采用的是郑玄“有忠信者,重其禄也”的解释。

“继绝世,举废国”句,参考《论语·尧曰》有“兴灭国,继绝世”,应指延续绝祀的世族,如周初封颛顼、少昊、尧之后;又分封灭亡之国,如封微子于宋。《书·微子之命》:“统承先王,修其礼物。”汉·孔安国《传》:“言二王之后,各修其典礼,正朔服色,与时王并通三统。”唐·孔颖达《尚书注疏》:“《礼运》云:‘杞之郊也,禹也。宋之郊也,契也。’是二王后为郊祭天,以其祖配之。郑云:‘所存二王后者,命使郊天,以天子礼祭其始祖受命之王,自行其正朔服色,此谓通天三统,是立二王后之义也。’”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