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这个韵母应该发什么音呢?前段时间网上吵得沸沸扬扬,大部分北方人认为应该发“窝”,而大部分南方人觉得应该发“哦”。那它到底应该发什么呢?实际上,它应该发“哦”这个音才是正确的,或者说这样才更加合理。为什么呢?
1,教育部的规定,嘴巴圆圆“哦哦哦”,它是一个嘴巴不会变形的音,而“窝”音是要变形的。
2,手机或电脑拼音打O的时候不会出来【窝】这个字,说明【窝】的音并不是O。
3,读“窝”在和其他音拼读的时候不合理。【我】字的拼音是wǒ,如果o本身就读“窝”,就没必要有前面的w(屋)音。同样,【火】的音为huǒ,如果o本身就读“窝”这个音,那么前面的u也是多余,类似还有duo,guo,cuo,luo……一系列的音,如果o本身就读“窝”这一系列音的u就是多余的。uo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但事实上,他们都有u的音,所以o不该读“窝”而是应该读【哦】。
但是,【波】,【泼】,【魔】,【佛】等这些字的标准的读法事实上是,buo,puo,muo,fuo,但我们的拼音为什么没有加上中间的u而是直接拼为bo,po,mo,fo呢?原因是,拼音b,p,m,f四个声母自带u(屋)音。类似的省略还有下面这些音:
bei,杯,buei,bui,背。辈,倍,悲,卑。
ui音实际是wei(uei)的合成音,所以我们会发现,许多古诗词中的ei音是和ui音押韵的,因为事实上他们的韵母是相同的。【杯】字的实际读音或者说古音是buei(bui),【唐韻】布回切,【正韻】晡回切,【說文】作桮,桮,布回切。客家话和白话保留了古代的发音,读的都是bui,但是普通话读的是bei,其中的u音似乎丢失了。这可能这两个音太接近了,于是有一部分人就丢掉了u音。相似的还有【谁】字,它的发音为shui,但是现在已经有不少人发成了shei,也就是把u音丢掉了。【背】字白话(广州话)发音为bui,但是客家话似乎和白话在这点上产生了分歧,客家话【背】的读音类似英文的boy发音。但如果我们快速拼读buei,会发现这个音即和bui相似又和boy [bɔɪ]相似,也就是说因为他们的读音极其相似,所以很容易表示分歧,于是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读音。但他们都保留了u这个音。【妹】字也一样,客家话发音为[mɔɪ](音标,muei的合成音),白话为mui。
再比如【纷】字,在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粉】字和魂字,村字押韵。所以【纷】的实际读音或者说古音为fuen,即fun。un是uen的合成音。所以这里也是因为f自带u音把u省略了。
bueng,泵,绷
po,puo,泼,婆,坡,破,颇,珀
pei,puei ,pui 配,陪,裴,佩,
peng,pueng ,鹏,朋,捧,碰,棚,彭,蓬
mei,muei,mui美,每,妹,梅,枚,媒,mo 魔 模
meng mong,mueng,梦,猛,萌,蒙,懵,檬
fei,fui 非,肥,肺,废,飞,妃
feng,fueng ,fong冯,风,峰,缝,疯,封,丰,枫
反fan fuan
【风】字,风现代普通话的读音为feng,但我们常常听到各种不同的方言会把这个字读成fong,如客家话,白话,台湾话,台湾有一部分注音就是fong这个,大部分的南方人读得都是fong?在100年前把风读成fong的音在北京视为雅音,风的读书音,也就是当时的官话,为fong,而它的土话才是feng。同样的,【梦】的读书音为mong,俗语为meng。也就是说,fong和mong才是真正的北京官话。在元朝的韵书《中原音韵》中,那些读ong的字是属于“东钟”韵的,在书中【风】的音也是属于“东钟”韵的。也就是说风应该读fong才对。如:
《竹石》
清代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里【风】的读音是和松,中押韵的。而且清代是一个很近的年代。
再如【峰】字,如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里峰与同,中押韵,所以实际上,feng读音实为fong。
在宋代欧阳修的《渔家傲》中,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这里【梦】是和烘,重,粽,送,凤,动,共,弄,忪等字的押韵的。说明【梦】也是属于“东钟”音的。
但是,我们看先秦的诗歌《正月》,
瞻彼中林,侯薪侯蒸。
民今方殆,视天梦梦。
既克有定,靡人弗胜。
有皇上帝,伊谁云憎?
谓山盖卑,为冈为陵。
民之讹言,宁莫之惩。
召彼故老,讯之占梦。
很显然,这里的梦是和胜,僧,惩,陵(这里应该读leng,《集韵》和《韵会》为闾承切)押韵。
这里的押韵是eng而上面的押韵又是ong,它到底是eng还是ong,我想比较好的解释应该是u音脱落了。实际应该是ueng。有的人读出了u音,而有的人没读这个音,从而导致了这个音的分化。
我们知道,【翁】这个的拼音为weng,那么它拼出来之后是什么呢?是wong还是weng?
我们看《广韵》《正韵》为“乌红切”,《集韵》《韵会》为“乌公切”,很显然,它的古音发的ong这个韵。也就是说,w和eng拼完实际是wong这个音而不是eng这个音,这个音的读法是错误的。
再比如,宋代陆游的《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里翁是和空,同押韵的。所以实际上,拼读完成后,它应该是wong这个音。
《汉江临泛/汉江临眺》
唐代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翁】和中,空,通押韵。
当然,除了这两首还有很多很的诗词可以证明,翁的音也是属于“东钟”韵的。所以【翁】是实际读音为wong。读weng其实根本没有读出u的音,u丢失了。
因为我比较熟悉客家话,通过客家话和普通话的对比,类似的还有【美mei】,客家话说的mui。【配pei】客家话读的是pui。peng客家话读的是pong。泵beng客家话读的是bong。冯feng客家话读的fong。白话亦是如此。实际上,他们的差别就是中间的U。feng中间加个u就变成了fong。当然也可能是他们其实自带的U音所以就省略了U。
综上所述,其实是现代普通话丢失了u音。导致了一系列的字音发生了变化。
那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弄清楚一个字的读音呢?因为一个字的意思和它的读音是息息相关的。没弄明白字的读音就无法彻底弄清楚一个字的意思。
如,在之前的章节中我们讲到,ui音是和尾巴有关系的,比如,推,退,催,尾,晦,悔,追,缀,随,赘……这些字都跟后面有关系。比如后悔,后缀,后退,推也是在后面的,催也是在后面催的……所以都跟后面有关系。但是有些字,比如【背】字,它的音为bei,实际上是buei即bui,ui音就跟尾巴有关系啊,尾巴代表后面,所谓背后就是后面啊。所以要认清字的意思,首先得搞清楚它的读音。再比如,【反】字,它的拼音为fan,但其实它是有u音的,为fuan。因为它有转弯,回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