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韵律是怎么来的?
很久很久以前,久到了历史书上都没记载下的一天。
历史书没留下来是因为当时还没有文字,没有语言,交流只能用手势和画图,然后嘴里发发着“啊啊”的声音,高兴了就张着嘴,肚子跟着颤动着“啊、啊、啊”,生气了就握着拳或者指着别人,红着脸“啊、啊、啊”。
主人公是这个小族群的首领,叫他“路人甲”的“甲”吧。因为甲脑瓜儿比较聪明。他总是能够找到合适的工具做农活,比如铲草,他第一个想到了用之前吃剩的动物的骨头去铲草,节省大家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其他人都愿意跟随他,于是他成了族群的首领。
这是春天的早晨,甲给族群的其他10几个人分配任务,今天要把这一小片地耕完。
但是大家遇到一个问题,这片地中间横着倒了一棵树,这棵树正好把这片地一分为二。这时候甲给大家布置任务,让大家一起用力,把这棵已经歪倒的树运到其他地方。
这棵树像水桶那样粗,前几天刚下了雨,树有点湿,偶尔还会滴下一滴水,比往常晒*树要重一些,十几个人搬着有点吃力,但是也能搬得动。
他们十多个人,站到这棵树的两侧,共同用力把树慢慢的抬起来,他们各个拼尽全力,刚刚把树抬起来,但是往前走的时候出了问题,有的人发力早,有的人发力晚,劲儿用不到一处,差点都倒在地上。
甲作为一个族群的领袖,站在抬树队伍的最前面,大家用力不均,差点把他压倒在地上。甲想: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大家能够共同用力,咋办呢?有了。
他随便发了两个音,这两个音是“邪”“许”,当甲大声说“邪”的时候,他也不管别人迈那个脚,他迈左脚,当他大声发出“许”的声音的时候,他迈右脚。这样大概喊了3、4遍,其他人好像领悟了甲的意思,这时候其他人也跟着甲一起喊“邪”,大家统一迈左脚,“许”大家统一迈右脚。大家在“邪”“许”声中,顺利的把树转移到了空地。
这两声“邪”“许”,对甲的族群来说只是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对于人类文明进程来说却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两声吼。这两声吼,是人类文明的起源。
从此之后,人类发明了利用声音和节奏,来控制工作劲力的张弛。根据这两声“邪“”许“所产生的节奏就是古代诗歌韵律的起源。
从此以后,人类文明中出现了韵律和舞蹈,刚开始的舞蹈就是大家劳动时候的动作。
故事来源《淮南子、道应训》: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鲁迅曾经说过:诗歌来源于劳动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