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一辈父一辈什么意思,为子女者亦为父母什么意思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4 16:16:06

作者邯郸夏

关于辈分,听到最可笑的事是这样的。我老家一个邻居,也是发小,那年去一个远房的亲戚家拜年,就是隔了好几代平时不走动,距离也远,所以都不熟悉。发小排行第三,去的也少,所以更生些,能找到家就不错了。那年过去,见老爷子迎了出来,就磕头跪下去,说:“大爷,来给你拜年了”。大爷就客气地拉住,“不磕了!不磕了!来了就有了。”磕完刚起身,屋里又出来个老太太,发小便当作是大爷的老伴儿,说,“大娘吧,也给你拜年了”,说着便一个头磕下去。还没起来,谁知老爷子道:“这个不是你大娘,是你大嫂,你大娘不在了”。原来是老爷子的长儿媳妇,羞得发小满脸通红,落荒而逃,从此再不敢去串那门子亲戚了。中国的传统上,排错辈分从来都是很丢面子的事,要闹笑话的。相信很多读者读红楼都有这个疑问:刘姥姥到底跟谁一辈的?贾母,王夫人,还是凤姐?按书中描写,刘姥姥比贾母还大好几岁,如果不细想,直觉上很容易给人造成一个误解,就是她跟贾母是一辈的。实则不然,刘姥姥在凤姐跟前称板儿为“你侄儿”,很显然,凤姐跟王狗儿是一辈,刘姥姥自然长一辈,跟王夫人平辈。也只有这样,后回板儿娶巧姐,由兄妹成为夫妻,板儿由凤姐的“你侄儿”成了“你女婿”,这辈分才不乱。

子一辈父一辈什么意思,为子女者亦为父母什么意思(1)

可有些读者就是不承认这一点,坚持认为刘姥姥该跟凤姐是一辈,刘姥姥称板儿“你侄儿”,是她一时紧张的口误,要不就是她排错了辈分,板儿该是凤姐的孙儿辈。刘姥姥可是个人精,善于权变应酬的,看见平儿称周瑞家的“周大娘”便知是凤姐的丫头,她怎么可能不排清辈分!再说刘姥姥多年前就跟王夫人见过,连王子腾升边任的消息她都知道,想来平常这“二姑太太”也没少念叨,凤姐小时候刘姥姥也认得,绝无排错辈分的道理。中国人历来最看重这个辈分,排不清可以不叫,但叫错了就是笑话。所以凤姐初见刘姥姥,就说,“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道辈数,不敢称呼”。更有甚者,还有说作者写错了,是作者把辈分排乱了的,你说可不可笑?反正他们就是不会反思到底是不是自己错了。“姥姥”这里并不是泛指对年老妇人的尊称,就是我们口语中所说的“姥姥”之意,也就是黛玉说的,“他是那一门子的姥姥”。刘姥姥之所以被称为“刘姥姥”,就是因为她比荣府最小的辈分要长两辈,就是巧姐的姥姥辈,才能被称作姥姥。如果跟凤姐一辈,那她该是刘妗子才对。贾母该如何称呼比自己年长却又小一辈的刘姥姥?这让脂砚也犯了难。可贾母开口便称刘姥姥为“老亲家”,何等现成,何等大方,何等有情理。亲家,是说她家有晚一辈的女儿嫁进了荣府,这自然是指凤姐。如果没有凤姐,仅从王夫人这里是不能称刘姥姥为“老亲家”的,就像王子腾夫人只能被称为舅太太。只有媳妇家上一代人才能称为亲家,哪有把媳妇的平辈兄嫂称亲家的?这传出去是要让人笑掉大牙的。

子一辈父一辈什么意思,为子女者亦为父母什么意思(2)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误解,全是因着第六回刘姥姥出场时的那一段话:“方才说的这小小之家,姓王,乃本地人氏。祖上曾作过小小的一个京官,昔年曾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连宗好说,就是陌不相*两个同姓人为了攀上关系而认作本家。这就像我们平时的社会交往当中,遇见一个同姓的陌生人都要说“咱们五百年前是一家”,有了什么事,也会说“一笔写不出俩X字来”。可见同姓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只不过连宗要更正式一些,要举行仪式,要到祠堂中烧香,还要通知族人,按辈分要写到家谱中。书中说,那时只有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与王夫人随在京中的,知有此一门远族,余者皆不认识。可见此连宗手续也不十分完备,并未祭宗祠、见同宗。所以脂批这里说“强认亲的榜样”。我倒认为金陵王家本来就只有两房在京,实在不必再到南京祭宗祠去。

子一辈父一辈什么意思,为子女者亦为父母什么意思(3)

问题就出在这个“认作侄儿”上。王狗儿祖上,就是王成的父亲,到底是在王夫人之父那里认了侄儿,还是在王夫人之父的长辈即王夫人祖父那里认作侄儿?我认为是后者。常在社会上混的人都听过一个词,江湖辈儿,即在酒桌上或同一团体内部,不论年龄大小,都按平辈称呼。二王共事,平时自然是以兄弟相称。没有说因着连了宗,二人由兄弟变成叔侄的道理。有人说王成父亲是为贪金陵王家的势利,所以自降一辈,这也不通。连宗,其实是双方各取所需,互相利用,一方为的攀附权势,另一方则为的壮大门庭。尤其金陵王家这样只有两房在京的,所谓强龙难压地头蛇,也愿意接纳作为本地人的王成家,以加强自己在本地的人脉。狗儿说“这周瑞先时曾与我父亲交过一桩事,我们极好的“,应该就有此意。后文也交代,周瑞因争买田地一事,其中多得狗儿之力,这更坐实了这一点。连了宗就是一家人,不存在看起看不起的问题。凤姐说的,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呢。王夫人也说当时他们来一遭,却也没空了他们。是因狗儿家拉硬屎,不肯去俯就,两家才疏远了。所以王成父亲根本没必要自降一辈。再说,从刘姥姥比贾母还大好几岁来看,王成父亲应该比王夫人之父大不少,或者干脆就是他父亲的年纪,连宗成了兄弟,这本身其实就降了一辈。所以这个认作侄儿,只能是在对方的长辈即王夫人爷爷那里。想王夫人之父当时也年轻,官职不会太大,不然也不会与王成父亲在一处作官了。这个“贪王家的势利”,实在是上一代人的势利。王家应该跟贾家一样,王夫人这一代属于第三代,当时第一代还健在。

子一辈父一辈什么意思,为子女者亦为父母什么意思(4)

不妨抠一下字眼儿,从字面上看,“连了宗,认作侄儿”,这两句是递进的关系,而不是并列的关系。这个“连”字,如同“连理”、“连襟”之连,是平辈间的并连,非上下辈间的串连。而这个“认”字,则明显有串连之意。说到这里我倒想说说拜把子。拜把子跟连宗一样,都是封建宗法社会中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互相联络关系的手段,只不过拜把子是在异姓之间,而连宗只能是同姓。连宗也好,拜把子也罢,都不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拜把子不仅要有仪式,还要立文书,改口,父、祖、曾祖三代都是要认的。双方的家人也都成了一家,来往如至亲,称呼如一家人。书中宝玉为了表示对秦钟的亲热,私下便要与秦钟不必论叔侄,只论兄弟朋友就是了。薛蟠与湘莲结拜为生死兄弟,湘莲回京后头一件事便是拜见薛姨妈。书中虽然没有细写,但一定是磕头、喊娘、认儿子的。连宗比这个更隆重,所以这个认作侄儿,一定是在对方父母那里认。作者之所以没有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在那个年代这种习俗太寻常了,人们根本不可能误解。只是1949年后这些全部被当作封建社会的糟粕彻底打倒了,今人因不了解那种习俗,才对文本的理解产生歧义。我们这儿有个词,叫“认义”,就是在别人家认作义子之意。这跟“认侄”其实是一个意思,都是相对于家长来说的。所以王成父亲的“认作侄子”,肯定是在王夫人的爷爷那里认的,绝不是在王夫人父亲那里。连宗相当于拜交,是指同辈之间,而认侄相当于认义,是相对上一辈而言无疑。笔者虽然才疏学浅,但读红的态度却是开放的,一直把红楼当成一部中国传统社会的百科全书,从中学习知识,汲取营养。“连宗”一词,我就是从红楼中才听说的。今后的年轻人,莫说“连宗”,只怕连“拜把子”、“认义”都不知道为何意了。

子一辈父一辈什么意思,为子女者亦为父母什么意思(5)

最后来说说雨村。雨村进京后拿了“宗侄”的名帖到荣府去拜贾政,贾政就成了他的宗叔,贾珍、宝玉等就成了他的族兄弟,这就成了走得很近的同族本家了。“若论荣国一支,却是同谱,但他那等荣耀,我们不便去认他,故越发生疏了。”因为本来就是同一支,只是多年不来往,认识了就联络起来了,这个比较简单,所以这不叫连宗,而是认宗。四十八回因石呆子之事贾琏挨了打,平儿对雨村破口大骂:“都是那贾雨村什么风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我原本一直认为这个“认”仅是认识之意,今日写到这里才顿悟,原来是认宗之“认”呵。红楼真是常读常新。

注:此文原发于“红楼梦研究”公众号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