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一直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它们往往能用言简意赅的文字,表达出文人所见所思。但很多古诗词因为流传时间久远,不仅当时文人的遣词用句习惯和现在不同,便是某些字词的意思古今也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古诗词的理解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就像诗词大会的舞台上便曾考过这一道题:
下列诗句中哪一项是诗人乘船出行的时候写的?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C.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题目中出现的这几句诗都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大家都不陌生,正确答案应该是A,但是当时诗词大会现场却有15位选手答错。对此,有些观众表示不能理解,倘若是一些生僻的诗句,那么15人答错情有可原,但这些诗句都是曾经出现在课本中的,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答错呢?当年真的是白背了。
其实这道题答错也不能怪选手,实在是这道题目中的两个错误选项都很有迷惑性,尤其是C选项“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更是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诗人乘船所写。其实想要答对这道题并不难,只要了解这三个选项分别出自哪首诗,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那么这道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三个选项中的诗句到底是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就的。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一句是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当时的李白因为永王李磷案的牵连,被流放到夜郎。在流放途中到达白帝城后,突然收到了朝廷赦免的消息。于是被赦免的李白便立动身乘舟返回江陵,这首诗写的就是李白从白帝城到江陵的舟上所见。
因为是被赦免,所以李白当时很兴奋,心情也从原本的压抑沉闷变得明快。原本古诗词中“猿啼”是悲鸣,是会引起诗人的羁旅之愁的,但李白实在是太开心了,所以这里的“猿声啼不住”并没有丝毫的愁意,相反有着别样的畅快之感。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出自晚唐文学家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这首词写的是一位女子在梳洗之后,独自登上江楼远望,希望能够望见思念的心上人返回的船只。女子望见了一艘又一艘迎面而来的船只,每一次她都充满期待,但每一次她都期待落空,内心难以排遣的愁恨,在这点点帆船、悠悠流水的衬托下更让人感觉黯然。所以诗人写这首词的时候,并不是在船上,而是在岸边看到一位女子在高楼上远望而写就。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则是出自“诗圣”杜甫入选小学课本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此前的唐朝陷在安史之乱引发的一系列战乱中,百姓颠沛流离,当时的杜甫也正流落在蜀中。公元762年冬季,唐军打了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郑州、汴州等地,次年各路叛将被平定。
杜甫听闻这个消息欣喜若狂,于是便写了这首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是建立在前两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之上,所以这两句其实是诗人的憧憬和想象,想着自己乘舟赶紧从巴峡穿过巫峡回到洛阳家乡,这并不是实写,当时的诗人也并不在船上。
其实我们了解了题目中三句诗的出处和它们各自的背景,再去回答这道题就会发现这道题其实很简单。而现场15位选手之所以答错,其实就是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他们只是单纯从诗句的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忽视了这首诗全诗表达的意思和背景。这样的错误,不仅这些选手有,其实很多学生在日常考试中也经常出现。所以对于古诗词中名句的理解,我们真的不能离开它的原诗和背景,否则我们的解读真就成了无根之水,没有足够的支撑。
对于诗词大会的这道题,倘若是让你回答,你能答对吗?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