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浙江大学本科生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学校寄给家长的期末成绩单,引发网友热议。除了浙大,网友在评论区还分享了信息: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也会将成绩单寄到家中,有的还附专业排名,有的以短信形式向家长发送学生成绩,有的会在学生挂科时通知家长。
近年来,网络上关于高校给家长寄成绩单的讨论一直存在,寄成绩单好像成了一部分大学生的“心病”,一度被称为上大学“最害怕的事情”。为了不让成绩单被家长看到,一部分大学生在网上出谋划策,想出了诸如修改快递地址、给父母发防诈骗短信等应对方法,令人啼笑皆非。这份寄给家长的期末成绩单,真有这么可怕吗?
大学生基本都步入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阶段,甚至部分同学已经到了法定结婚年龄,但好像不管到了人生哪个阶段,只要还在学校,就免不了要面对“告家长”的修罗场。
诚然,大学生理应是成熟、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掌握人生的能力与权利,相应地,其也应当为自己在校的学习与生活负责。但我们也要看到,高校作为立德育人的主体,家长作为在校生的监护人,也肩负着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使命。因此,大学时期学校给家长寄成绩单和小时候的“告家长”,并不能划等号。
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寄成绩单可以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业表现,一定程度上打通了学校和家庭间的信息不对称,保障了家长的知情权。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形成有必要的家校沟通,归根到底,体现的是学校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
同时,学业成绩反映的不只是学习,一定程度上也跟学生的生涯发展、心理健康息息相关,比如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家长可以在孩子保研、出国、就业等生涯发展方向的选择上提供更加符合实际的建议,也可以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状态有更多的了解,可以提前预防或及时发现孩子可能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高校向家长寄送大学生的期末成绩单的行为有其现实意义,但不少家长和学生,无法正确面对这一纸成绩单,这一情况反而让家校沟通变成了学生避之唯恐不及的“修罗场”,因此,需要家长和学生更加理性地看待这份到家的成绩单。
一纸成绩单,激起千层浪,网友们的意见建议也值得学校引起重视。首先,大学的评价体系应是多元化而非唯成绩论的,在保障家长对孩子学业成绩的知情权外,是否也可以在期末《致家长的一封信》中对学生的在校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让家长更加立体地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其次,学校针对不同档次学业成绩的同学,是否可以在成绩单之外为家长提供更多针对性和建设性意见,让到家的成绩单不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真正搭建起家校共育体系,形成课堂内外的育人合力的温暖载体。